问题
海南医科大学方剂学期末考试答案
海南医科大学方剂学期末考试答案
题目随机CTRL+F进行查找
银翘散是
A辛凉重剂
B辛凉平剂
C辛凉轻剂
D辛凉微剂
E辛热轻剂
2.
羚角钩藤汤中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是
A疏风清热
B清热平肝
C清肝明目
D清利头目
E清热肃肺
3.
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
A桃仁、红花
B生姜、半夏
C砂仁、熟地
D附子、干姜
E甘遂、大枣
4.
温脾汤的功用是
A攻下冷积,温补脾肾
B荡涤肠胃,温补脾阳
C攻下冷积,温脾暖胃
D攻下冷积,温肾暖脾
E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5.
下列哪项,与真武汤中白芍的功效无关
A利小便以行水气
B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
C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D养阴血以治血虚
E防附子燥热伤阴
6.
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是()
A和胃降逆,化痰散结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
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
7.
不属于九味羌活汤组成的药物是
A苍术
B川芎
C黄芩
D黄连
E生地黄
8.
张介宾所创制的平散风寒之代表方是
A止嗽散
B华盖散
C金沸草散
D正柴胡饮
E射干麻黄汤
9.
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10.
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用
A清暑益气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络饮
D桂苓甘露饮
E六一散
11.
八正散的功效是
A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B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C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D利水渗湿,温阳化饮
E利水清热养阴
12.
功用为清宣温燥,润肺止咳的方剂为
A杏苏散
B清燥救肺汤
C麦门冬汤
D桑杏汤
E桑菊饮
13.
下列方剂中,柴胡用量宜小的是()
A补中益气汤
B小柴胡汤
C逍遥散
D四逆散
E以上均不是
14.
佐助药的涵义是
A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D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E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的药物
15.
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宜用何方
A大补阴丸
B知柏地黄丸
C清骨散
D青蒿鳖甲汤
E当归六黄汤
16.
牵正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气虚脉络瘀阻
B风寒犯于头部
C气血上壅清窍
D风寒湿阻于经络
E风痰阻于头面经络
17.
紫金锭的功用为()
A辟秽解毒,化痰开窍,消肿止痛
B辟秽解毒,清热化痰,行气止痛
C辟秽解毒,化痰开窍,行气止痛
D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泻
E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消肿止痛
18.
膈下逐瘀汤主治()
A胸中血瘀证
B瘀阻头面证
C瘀血痹阻经络证
D瘀血阻滞膈下证
E寒凝血瘀证
19.
定喘汤中用以清泻内蕴之肺热的药物是()
A石膏、知母
B桑白皮、地骨皮
C桑白皮、黄芩
D地骨皮、黄芩
E黄芩、黄连
20.
下列何项不是藿香正气散的药组()
A白芷
B桂枝
C厚朴
D茯苓
E生姜
21.
治疗痰壅气逆食滞的常用方是()
A二陈汤
B三子养亲汤
C茯苓丸
D枳实导致丸
E清气化痰丸
22.
天王补心丹中配伍桔梗的意义是
A宣肺利咽
B载药上行
C祛痰止咳
D宽胸行气
E祛痰排脓
23.
甘露消毒丹中配伍连翘、射干、贝母、薄荷的作用是()
A利湿化浊,泻火解毒
B行气化湿,悦脾和中
C利水渗湿,清热解暑
D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E清利湿热,退黄
24.
逍遥散主治
A肝脾气郁证
B气血郁滞证
C肝郁血虚脾弱证
D六郁证
E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25.
八正散中山栀的作用()
A清宣胸脘郁热
B荡涤邪热
C清泄三焦、通利水道
D泻火除烦
E凉血解毒
26.
下利那一项不是十枣汤中大枣的作用()
A益气护胃
B缓和峻毒
C培土制水
D补中益气
E使下不伤正
27.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A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B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C降气平喘,补肺益肾
D降气定喘,清热平喘
E止咳平喘,化痰润肺
28.
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剂是()
A黄龙汤
B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C十枣汤【攻逐水饮】
D大黄牡丹汤【泄热破瘀,排脓消肿】
E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29.
四神丸中补骨脂的作用是()
A固涩止泻
B补火暖土
C暖肝温脾
D固肾益气
E暖胃散寒
30.
下列哪项治法不属于脏腑治法体系
A三焦分消
B交通心肾
C滋水涵木
D培土生金
E调和肝脾
31.
痛泻要方中白芍与白术的配伍体现了()
A培土生金
B补土荣木
C土中泻木
D实则泻其子
E金水相生
32.
温胆汤的功效是
A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B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C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D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E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33.
旋覆代赭汤的主治不包括
A呃逆
B呕吐
C脘腹痞闷
D腹痛喜按
E嗳气
34.
麻黄汤的煎法是
A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B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
C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
D共为末
E水二杯,煮取一杯
35.
五苓散的配伍体现了下列何项()
A利水渗湿配化气解表之品
B利水燥湿配滋阴养血之物
C苦温燥湿配行气利水之品
D温阳化湿配利水通淋
E祛湿化浊配行气导滞
36.
防己黄芪汤主治
A湿热黄疸
B风水或风湿
C水热互结证
D皮水
E痰饮
37.
下列何项不是当归四逆汤的证治要点()
A两手厥寒
B脉细欲绝
C神衰欲寐
D舌淡
E两足厥冷
38.
下列方剂体现固冲涩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配伍特点的方是
A完带汤
B固冲汤
C泰山磐石散
D归脾汤
E固经丸
39.
肝肾虚寒,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宜选用()
A天台乌药散
B加味乌药汤
C厚朴温中汤
D暖肝煎
E良附丸
40.
痛泻要方出自()
A《伤寒论》
B《丹溪心法》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金匮要略》
E《普济方》
41.
麻子仁丸的主治证是
A津枯便秘
B水肿
C脾约
D肾虚便秘
E寒积便秘
42.
碧玉散的组成是()
A六一散加辰砂
B六一散加薄荷
C六一散加竹叶
D六一散加灯心草
E六一散加青黛
43.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久不受孕,可选用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温经汤
D生化汤
E桂枝茯苓丸
44.
阳和汤中具有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作用的药物是
A麻黄
B白芥子
C肉桂
D炮姜炭
E鹿角胶
45.
风湿在表,头痛身重,肩背、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应选用
A独活寄生汤
B九味羌活汤
C防风通圣散
D羌活胜湿汤
E防己黄芪汤
46.
下列哪项不是小柴胡汤主治症状()
A心烦喜呕
B咽干、目眩
C吐酸苦水
D默默不欲饮食
E胸胁苦满
47.
羌活胜湿汤中的君药是
A羌活
B独活
C羌活、独活
D蒿本、防风
E防风、川芎
48.
患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宜用()
A青蒿鳖甲汤
B清骨散
C六味地黄丸
D一贯煎
E大补阴丸
49.
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普济方》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五十二病方》
E《伤寒明理论》
50.
导赤散的君药
A生地
B竹叶
C木通
D生地和木通
E生地和竹叶
51.
外感风寒。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治疗的最佳选方是:()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人参败毒散
E参苏饮
52.
下列何项不是大柴胡汤的药组()
A芍药
B半夏
C甘草
D枳实
E生姜
53.
苇茎汤的主治是()
A肠痈
B大头瘟
C脱疽
D肺痨
E肺痈
54.
温经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A半夏甘草
B丹皮麦冬
C人参阿胶
D干姜肉桂
E当归芍药
55.
王屏风散的组成为()
A黄芪、白术、防风
B黄芪、白术、甘草
C白术、黄芪、茯苓
D人参、黄芪、白术
E白术、人参、甘草
56.
除下列药物外,均是黄土汤的组成药物
A灶心土、白术
B附子、白术
C生地、阿胶
D黄连、栀子
E甘草、黄芩
57.
牵正散的功效是
A祛风定搐
B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C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D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E镇肝熄风,滋阴熄风
58.
羌活胜湿汤中的君药是()
A羌活
B独活
C羌活、独活
D蒿本、防风
E防风、川芎
59.
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共有的药物是()
A白术、茯苓、甘草
B陈皮、厚朴、甘草
C厚朴、陈皮、藿香
D苍术、白术、甘草
E苍术、厚朴、甘草
60.
治疗暑热夹湿证最适宜选用的方剂是()
A霍香正气散
B香薷散
C生脉饮
D六一散
E白虎汤
61.
下列何项不属于旋覆代赭汤的药组()
A生姜
B干姜
C甘草
D大枣
E半夏
62.
脉弱。治当首选
A参苏饮
B止嗽散
C再造散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63.
主治风疹、湿疹的方剂是()
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玉真散
D消风散
E牵正散
64.
下列方剂配伍中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要特点的是()
A一贯煎
B肾气丸
C六味地黄丸
D地黄饮子
E百合固金汤
65.
易黄汤中具有清热燥湿功用的药物是()
A车前子
B黄柏
C黄连
D黄芩
E山药
66.
定喘汤中清热化痰的药是()
A石膏、法夏
B胆南星、黄芩
C黄芩、桑白皮
D黄芩、瓜蒌
E石膏、苏子
67.
证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方宜首选
A黄连汤
B生姜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痛泻要方
E枳实芍药散
68.
麦门冬汤中,用量比为7:1的两味药物是()
A麦冬与半夏
B人参与大枣
C麦冬与人参
D半夏与人参
E大枣与甘草
69.
枳实导滞丸的君药是()
A神曲
B大黄
C枳实
D黄连
E黄芩
70.
越鞠丸的君药是
A苍术
B黄芪
C香附
D川芎
E人参
71.
患者,女,14岁。发热,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银翘散
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D桑菊饮
E九味羌活汤
72.
体现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剂是()
A龟鹿二仙胶
B左归丸
C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一贯煎
73.
下列何项不是五苓散的功用()
A逐水
B利水
C渗湿
D温阳
E化气
74.
证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宜选用
A真人养脏汤
B肾气丸
C桃花汤
D四神丸
E参苓白术散
75.
下列除哪项均为是生脉散的主治证
A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B气阴两虚证
C暑热耗气伤阴证
D温热气阴两伤证
E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76.
桂枝汤的配伍特点不包括
A发中有补
B散中有收
C邪正兼顾
D阴阳并调
E火郁发之
77.
证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者,宜选用()
A二陈汤
B清气化痰丸
C贝母瓜蒌散
D九仙散
E参苓白术散
78.
小陷胸汤的功效是
A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B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C温肺化饮
D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E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79.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芒硝
C厚朴
D枳实
E甘草
80.
逍遥散的配伍体现了()
A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B阴阳双补,肝脾同调
C气血兼顾,心脾同调
D气阴双补,肺肾同治
E气血兼顾,心肝同调
81.
组成中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A地黄饮子
B血府逐瘀汤
C当归六黄汤
D炙甘草汤
E大补阴丸
82.
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成方切用》
B《医方考》
C《医宗金鉴》
D《成方便读》
E《医方集解》
83.
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
A消法
B和法
C下法
D清法
E温法
84.
下列何方的药物配伍,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要特点()
A六味地黄丸
B肾气丸
C一贯煎
D百合固金汤
E地黄饮子
85.
小建中汤中倍用芍药的用意是
A调和营卫
B酸甘益阴,缓急止痛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凉血散瘀
E平肝止痛
86.
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功用的方剂是()
A苏子降气汤
B橘皮竹茹汤
C旋覆代赭汤
D定喘汤
E丁香柿蒂汤
87.
葛根黄芩黄连汤中的君药是()
A葛根
B黄芩
C黄连
D木香
E半夏
88.
牵正散的君药是
A全蝎
B白附子
C白僵蚕
D白附子、白僵蚕
E全蝎、白附子
89.
左归丸中加入鹿角胶的作用()
A滋阴
B补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并补
90.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A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B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C降气平喘,补肺益肾,
D降气定喘,清热平喘
E止咳平喘,化痰润肺
91.
养肝血以宁心神,清内热以除虚烦的方剂是()
A酸枣仁汤
B朱砂安神丸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汤
E安宫牛黄丸
92.
一贯煎的药物组成中有()
A当归身
B柴胡
C茵陈
D熟地
E玄参
93.
下法与消法的区别没有
A下法所治病证,病势急迫;消法所治病证,来势较缓
B均有消除有形实邪作用
C下法所治病证,多形证俱实;消法所治病证,多虚实夹杂
D下法作用较峻;消法作用较缓
E下法的结果是有形实邪从下窍排出;消法的结果是有形实邪渐消缓散
94.
滚痰丸的君药是
A大黄
B黄芩
C沉香
D磁石
E礞石
95.
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为()
A活血行气,祛瘀养血
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C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D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E活血行气,疏肝通络
96.
不属于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A连翘
B桔梗
C芦根
D杏仁
E薄荷
97.
以下何为金锁固精丸的君药()
A沙苑蒺藜
B莲子
C莲须
D龙骨、牡蛎
E芡实
98.
温脾汤用于()
A阳虚寒积证
B脾约便秘证
C胃肠燥热证
D肠痈
E阳明腑实证
99.
四逆汤主治症的病机是
A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心阳不足、淤血阻滞
E肾阳不足、精亏血少
100.
小建中汤主治证是
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海南医科大学方剂学期末考试答案
海南医科大学方剂学期末考试答案题目随机CTRL+F进行查找银翘散是A辛凉重剂B辛凉平剂C辛凉轻剂D辛凉微剂E辛热轻剂2. 羚角钩藤汤中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是A疏...
查看答案 -
小建中汤主治证是
小建中汤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B脾胃虚寒证C虚寒腹痛证D脾胃气虚证E虚寒呕吐证...
查看答案 -
以下何为金锁固精丸的君药()
以下何为金锁固精丸的君药()A沙苑蒺藜B莲子C莲须D龙骨、牡蛎E芡实...
查看答案 -
温脾汤用于()
温脾汤用于()A阳虚寒积证B脾约便秘证C胃肠燥热证D肠痈E阳明腑实证...
查看答案 -
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为()
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为()A活血行气,祛瘀养血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C活血行气,祛瘀通络D活血祛瘀,疏肝通络E活血行气,疏肝通络...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