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题库 > B病理生理学

问题

简述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滞的主要机制?

发布时间:2025-07-12   作者:形考任务   浏览:0
简述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滞的主要机制?
答:(1)酸中毒:缺血缺氧导致组织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在酸性环境下,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发生松弛、舒张;(2)局部产生扩血管物质增多:组织缺氧可使毛细血管周围肥大细胞释放过多的组(histamine),组胺可通过H2受体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结果造成大量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中;(3)血液流变学改变:过去有人提出,微循环淤血的发生是由于微静脉对酸血症不敏感,当微动脉丧失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时,微静脉仍然收缩,这一论点在研究中未能得到证实。近年来,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的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微循环淤血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内毒素的作用:除感染性休克时机体内存在内毒素外,其他类型休克时肠道菌丛产生的内毒素,也可通过缺血的肠粘膜吸收入血;(5)其他体液因子的作用:休克时形成的多种体液因子也参与微循环紊乱的发生。
    休克进展期微血管反应性低下,丧失参与重要生命器官血流调节的能力,导致整个心血管系统功能恶化,机体逐渐由代偿向失代偿演变。此期由于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血液淤滞在内脏器官,有效循环血量和回心血量减少,引起静脉充盈不良以及心输出量减少和动脉压进行性下降。此时交感-肾上腺髓质更为兴奋,血液灌流量进一步下降,组织缺氧日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微循环淤滞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自身输液停止,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而且组胺、激肽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也促进了血浆外渗,出现血管外组织间水分被封闭和分隔在组织间隙,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升高促进红细胞聚集,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了恶性循环。可见,微循环淤血的根本原因是缺氧和酸中毒,而二者又可互为因果,使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发展。休克发展到此阶段,患者则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临床上可出现典型休克症状。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