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真题试卷

问题

湖南城市学院小城镇发展规划期末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5-03-12   作者:形考任务   浏览:0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100分)

1 题:山东半岛小城镇以()发展模式为主。

A. 内源型和外源型

B. 辐射型和外源型

C. 聚拢型和外源型

D. 内源型和辐射型

2 题:我国的小城镇是在()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A. 集市

B. 农业

C. 村落

D. 产业

3 题:我国小城镇的初期形式是(),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市税,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

A. 草市

B. 居民点

C. 村镇

D. 部落

4 题:小城镇被称为(),是城乡接合部的社会综合体,是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A. 村镇综合体

B. 城乡关联部

C. 城之尾、乡之首

D. 城之核、乡之根

5 题:地方驱动型、城市辐射型、外贸推动型、外资促进型是按照()的不同对小城镇进行的划分。

A. 发展现状

B. 空间形态

C. 发展模式

D. 功能分类

6 题:随着人类对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交换的条件,人们将剩余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进而出现了商品通商贸易,商业、手工业与农业、牧业劳动开始分离,出现了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7 题:()是决定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

A. 比较利益

B. 第二产业

C. 聚集经济

D. 第三产业

8 题:政策对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包括()。

A. 政策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

B. 政策影响小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

C. 政策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及具体发展计划的制定

D. 政策影响小城镇社会形态的建成

9 题: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中,政策动力分为()三个层次。

A. 国家宏观政策、国家专项政策、地方性政策

B. 国家宏观政策、土地专项政策、地方经济性政策

C. 国家宏观政策、产业专项政策、地方性政策

D. 国家宏观政策、国家专项政策、地方经济性政策

10 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城镇建设规划依据的是()。

A.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 小城镇总体规划

C.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计划

D. 当地群众及乡(镇)政府官员对本乡(镇)、村镇建设发展的设想

11 题: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依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规定分为()级。

A.

B.

C.

D.

12 题:镇区用地按照综合分析的优劣条件通常分为()三类。

A. 适宜修建的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不宜修建的用地

B. 适宜修建的用地、有条件建设的用地、禁止建设的用地

C. 优质建设用地、普通建设用地、劣质建设用地

D.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13 题:依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心镇镇区的公共设施用地往往占镇区总建设用地的()。

A. 10%~18%

B. 20%~28%

C. 12%~20%

D. 22%~30%

14 题:乡规划、村庄规划由()组织编制。

A. 县人民政府

B. 乡镇人民政府

C. 建制镇人民政府

D. 乡、镇人民政府

15 题: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县人民政府审批

B.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无须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C. 编制完成的规划,只有按照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才具有法定约束力

D. 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县所在地镇和其他镇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16 题: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 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B. 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C. 调整小城镇用地布局

D. 确定小城镇绿化率

17 题:小城镇规划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 对建筑物质量的监督检查

B. 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C. 对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监督检查

D. 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18 题:小城镇土地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 土地的征用、划拨和出让

B. 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C. 受理土地使用权的申报登记

D. 进行土地清查、勘测,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制定土地使用费标准,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土地使用费

19 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县政府在小城镇发展方面核心职能的是()。

A. 建设职能

B. 协调职能

C. 立法职能

D. 监察职能

20 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最早是在()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A. 1986年

B. 1987年

C. 1988年

D. 1989年

21 题:下列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管理法制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城市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批准的规划

B.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县域行政区域内的各个小城镇规划建设,都要纳入县政府的统一规划管理

C.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要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要向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2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意义的是()。

A.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B. 改善人居环境

C.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 促进城乡发展要素流通

23 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A. 公民义务

B. 基本情况

C. 基本国策

D. 规章制度

24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D. 耕地保护优先原则

25 题:领导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由政府提出小城镇(),并组织各有关部门参加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

A. 总体规划纲要

B. 战略规划纲要

C. 建设规划纲要

D. 统筹规划纲要

26 题:小城镇建设规划一般分为()。

A.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小城镇详细规划

B.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C. 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小城镇建设布局规划

D. 小城镇详细规划和小城镇专项规划

27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的是()。

A. 核定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

B. 核定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C. 核定建设工程用地布局是否达到了用地的合理调整要求

D. 核定建设工程是否如期完工

28 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小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A.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B. 立项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 立项书、建设许可证、建设验收证

D.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9 题:()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

A. 土地问题

B. 劳动力问题

C. 资金问题

D. 产业问题

30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是()。

A. 规划滞后于建设,缺乏指导性

B. 功能划分混乱,布局不合理

C. 规划缺乏特色,“千镇一面”的现象突出

D. 规划管理的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