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真题试卷

问题

遗传学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4

发布时间:2025-02-19   作者:国家开放大学   浏览:0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第一章 章节测试

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A:

B:

答案: 【对】

2、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A:

B:

答案: 【】

3、遗传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变异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A:

B:

答案: 【】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遗传学由此进入分子遗传学时代。

 

A:

B:

答案: 【】

5DNA遗传信息可以传给后代,用于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信息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A:

B:

6、表观遗传信息指的是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A:

B:

7、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

 

A:自然选择进化理论    

B:种质连续论

C:基因理论

D: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理论

答案: 【   】

8、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A:遗传

B:基因

C:变异

D:选择

答案: 【】

9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被三位不同国家的植物学家重新发现,他们分别是:

 

A:Correns  

B:Tschermark

C:de Vries

D:Bateson

答案: 【】

10、以下属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主要贡献的是:

 

A:创立基因理论

B:提出泛生假说

C: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D:最先提出“基因”一词

答案: 【】

 

第二章 章节测试

1

 

染色体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它与染色质在化学组成上没有本质差异。

 

A:

B:

答案: 【】

 

2

 

通常利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

 

A:

B:

答案: 【】

 

3

 

细胞分裂期包括胞质分裂和核分裂两个阶段,其中胞质分裂在先,核分裂在后。

 

A:

B:

答案: 【】

 

4

 

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持续的时间会因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A:

B:

答案: 【】

 

5、减数分裂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

 

A:

B:

答案: 【】

6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换,且只可以发生一次交换。

 

A:

B:

答案: 【】

 

7、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所处位置的差异可将染色体划分为四种类型:

 

A: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B:顶端着丝粒染色体    

C: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D: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答案: 【   】

8

 

细胞间期可以划分为:

 

A:S

B:G1期  

C:G2期  

D:G0

答案: 【  】

 

9

 

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

 

A:染色体数目减半

B:联会

C:交换

D:二价体随机取向

答案: 【 】

 

10

 

减数分裂前期Ⅰ持续时间较长,可分为:

 

A:双线期

B:粗线期

C:细线期

D:偶线期

E:终变期

答案: 【 】

 

第三章 章节测试

1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

 

A:

B:

答案: 【】[$]

 

2、为了检测噬菌体是否能将蛋白质注入细菌内,可以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检测放射性是否能出现在宿主细菌体内。

 

A:

B:

答案: 【】

3

 

DNA链上的磷酸基团使DNA带有负电性,从而有利于DNA的稳定。

 

A:

B:

答案: 【】

 

4、中心法则的遗传信息流通过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RNA病毒需要反向流动到DNA,再传递,不能直接流向蛋白质。

 

A:

B:

答案: 【】

5

 

下列描述符合转录特征的是:

 

A:需要RNA聚合酶、转录因子、启动子、终止子等。    

B:转录的产物不能直接作为模板

C:不需要引物

D:需要引物

答案: 【】

 

6

 

真核生物翻译要求:

 

A:需要成熟的mRNA做模板

B:在细胞质中进行

C: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

D:与转录过程偶联

答案: 【 】

 

7

 

中心法则信息流传递的非对应性(多变性)包括:

 

A:RNA有时存在编辑现象

B:RNA需要剪切掉内含子

C:蛋白质需要剪切、修饰、形成多聚体等多种变化才能行使功能

D:个别mRNA存在翻译时的跳跃或移动  

答案: 【  】

 

8、对于DNA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为便于解开DNA链,该位置需要AT碱基比例较高

B:DNA的双链结构稳定力源于氢键、疏水作用力等

C:DNA将核糖第二位羟基给脱掉了,变得稳定

D:DNA上的磷酸基团使DNA带负电,便于与转录因子或核小体结合

答案: 【 】

9

 

双螺旋的大沟内能特异性结合蛋白质,下面哪项有利于其特异性结合:

 

A:大沟宽而浅,便于蛋白质进入

B:大沟暴露碱基的序列信息,便于蛋白质上的氨基酸与碱基的识别

C:双链的磷酸基团带负电

D:大沟窄而深,结合了不容易脱落

答案: 【 】

 

10RNA的结构决定了RNA具有活跃的性质,部分特殊结构的RNA能发生催化反应。

 

A:

B:

答案: 【】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

 

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发现,豌豆种子的颜色是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的,而花生种子的颜色是由母本基因型决定,与父本基因型无关。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豌豆种子的种皮不透明,看到的是种皮的颜色

B:花生种子的种皮不透明,看到的是种皮的颜色

C:豌豆种子的种皮透明,看到的是子叶的颜色

D:花生种子的种皮透明,看到的是胚乳的颜色

答案: 【 】

 

2

 

n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种类为:

 

A:4n

B:3n

C:3n-2n

D:2n

答案:

3

 

AB是具有显性互补效应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基因,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例是:

 

A:9:3:4

B:9:3:3:1

C:15:1

D:9:7

 

4

 

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连续自交4代后,理论上基因型AAbbCC个体所占的比率为:

 

A:(1/8)3

B:(15/32)3

C:(1/16)3

D:(1/32)3

 

5

 

一玉米果穗上的子粒是白色的,但在成熟期若将它暴露在阳光下就变成红的,说明这种玉米籽粒颜色由环境决定。

 

A:

B:

 

6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

 

A:DdRR×ddrr

B:Ddrr×ddRr  

C:DDRr×ddrr

D:DdRr×ddrr

 

7

 

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座位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A:

B:

 

8

 

已发现控制烟草自交不亲和共有15个复等位基因,它们可同时存在于一株烟草上。

 

A:

B:

 

9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杂种AaBbCc自交,其后代表现型与该杂种不同的个体数占3764

 

A:

B:

 

10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 (W)存在时,则基因Y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

 

A:3种,1033

B:4种,9331

C:3种,1231

D:2种,133

 

第五章 章节测试

1

 

基因型为ABCDE//abcde的个体自交,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若仅在A-B间发生了一次交换,则重组型配子的基因型为:

 

A:AbcdeaBCDE

B:AbCDEaBcde

C:AbcDEaBCde

D:AbcdEaBCDe

 

2

 

测定某F1代双杂合体的1000个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400个,aabb:400个,Aabb100个和AaBb:100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1产生的重组型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

B:A-B间的交换值是10%

C: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D:AB两个显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3

 

三点测验中,亲型配子为AbcaBC,双交换配子是ABCabc,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可以确定为:

 

A:无法确定

B:A-C-BB-C-A

C:A-B-CC-B-A

D:B-A-CC-A-B

 

4

 

两基因间的遗传图距为12cM,两基因间的重组率为10%,则双交换律为:

 

A:1%

B:10%

C:2%

D:12%

 

5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的眼色常表现为交叉遗传

B:红眼和白眼亲本杂交,正反交结果不同

C:果蝇的眼色常表现为隔代遗传

D:红眼和白眼亲本杂交,F1代仅有红眼果蝇产生

 

6

 

三点测验只需要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相对位置。

 

A:

B:

 

7

 

两基因间的遗传图距有可能大于50cM

 

A:

B:

 

8

 

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A:

B:

 

9

 

关于不完全连锁和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组率不可能大于50%

B:交换值等于重组率

C:染色体交叉是交换的结果

D:双交换型配子的数目往往少于单交换

E:亲型配子的数目不可能小于总配子数的50%

答案: 【】

 

10

 

果蝇的杂交过程中,得到的F2代及其表现型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型 雄果蝇 雌果蝇

ABd 350 506

abD 366 0

AbD 40 0

aBd 44 0

ABD 88 494

abd 96 0

Abd 7 0

aBD 9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基因在染色体上顺序是A-B-D

B: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bDXabD

C: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BdY

D:ABD三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E:ABD三基因属于连锁关系,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顺序是A-B-D;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bDXabD;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BdY ;

ABD三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ABD三基因属于连锁关系,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第六章 章节测试

1、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基因突变不仅对生物生命活动无害,反而有利于其生存和生长发育。

 

A:

B:

2

 

回复突变发生的概率很低。

 

A:

B:

 

3

 

当环境条件改变了,基因突变的利害关系可以发生改变

 

A:

B:

 

4、苯丙酮尿症是抗性突变的典型代表。

 

A:

B:

5、植物形态突变的遗传可以通过杂交和自交等手段进行检测。

 

A:

B:

6、下列项目能导致基因突变的有:

 

A:吖锭橙、甲基磺酸甲酯

B:X射线、α射线

C:强烈的太阳光

D:亚硝酸、5-溴尿嘧啶  

答案: 【  】

7、下列致突变因素哪一项对DNA的损伤最严重:

 

A:紫外线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8、基因突变具有:

A:重演性

B:方向性

C:可逆性

D:有害性和有利性

答案: 【】

9、下列突变因素中可以导致移码突变的是:

 

A:5-溴尿嘧啶

B:叠氮胸苷

C:亚硝酸钠

D:原黄素

答案: 【】

10、碱基替换有时不引发突变,下列哪种替换基本不会导致突变表型:

 

A:AT碱基对变为GC碱基对,改变了氨基酸,但该位置不重要,对蛋白质结构形成没几乎有影响。

B:突变点在密码子第三位,且这个氨基酸有四个密码子

C:突变后产生终止密码子

D:突变点在密码子第二位,且这个氨基酸有四个密码子

答案: 【】

 

第七章 章节测试

1、顶端缺失染色体,结构不稳定,较少见;中间缺失染色体,比较稳定,更为常见。

 

A:

B:

答案: 【】

2、染色体片段发生重复时,可引起假显性现象。

 

A:

B:

答案: 【】

3、跟缺失相比较,重复往往对生物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A:

B:

答案: 【】

4、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A:

B:

答案: 【】

5、倒位通常不会改变整体染色体的长度,因此可以联会形成正常的二价体。

 

A:

B:

答案: 【】

6、任意两条染色体间均可能发生罗伯逊易位,易位后可导致染色体数目改变。

 

A:

B:

答案: 【】

7、简单易位比相互易位更为常见。

 

A:

B:

答案: 【】

8、易位是指染色体上某一个区段移接到其同源染色体上。

 

A:

B:

答案: 【】

9、常见的重复类型包括:

 

A:中间重复

B:顺接重复

C:反接重复

D:顶端重复

答案: 【】

10、染色体结变异的四种基本类型为: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答案: 【】

 

第八章 章节测试

1、多倍体在植物中较常见,在动物中较少见。

 

A:

B:

答案: 【】

2、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A:

B:

答案: 【】

3、三倍体植株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A:

B:

答案: 【】

4、在动物中,有些物种的正常个体就是单体。

 

A:

B:

答案: 【】

5、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多倍体的组织和器官会一直增大。

 

A:

B:

答案: 【】

6、与二倍体相比较,单倍体在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研究方面更具有优势。

 

A:

B:

答案: 【】

7、人类经常会出现三体,其中性染色体三体的发生率要高于常染色体。

 

A:

B:

答案: 【】

8、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属于:

 

A:异源多倍体

B:超倍体

C:同源多倍体

D:同源异源多倍体

答案: 【】

9、一种2n=20的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2n=22的植株杂交,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体,这个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A:21

B:42

C:84

D:168

答案: 【】

10、以下呈现高度不育性的类型有:

 

A:三倍体

B:异源多倍体

C:四倍体

D:单倍体

答案: 【】

 

第九章 章节测试

1、经测定,某小麦品种的株高性状基因型方差VG=8.5,表型方差VP=10,则该小麦品种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

 

A:85%

B:1.5%

C:8.5%

D:15%

答案: 【】

2、关于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变异

B:质量性状完全不受环境条件影响

C: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多为分类性状

D:由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 【】

3、尼尔逊·埃尔的小麦粒色遗传实验中,用小麦红粒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若小麦籽粒颜色受3对基因控制,则F2中基因型RRRRRr出现的比例为:

 

A:20/64

B:6/64

C:15/64

D:1/64

答案: 【】

4、水稻生育期性状由数量基因控制。现有水稻早熟品种A1A1A2A2A3A3和晚熟品种a1a1a2a2a3a3杂交,其中A对早熟起增效作用,a对晚熟起增效作用。对于F2代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

 

A:F1表现为早熟

B:F1表现为晚熟

C:F2可能会出现超亲遗传的现象

D:F2个体的生育期绝大多数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

答案:

5、测定某小麦杂交组合的四个世代的株高性状的方差为:母本:0.6,父本:3.6F12.3F25.1,则其广义遗传力为:

 

A:5.1%

B:36.0%

C:57.5%

D:23.0%

答案: 【】

6、基因型相同的世代群体,遗传方差等于0

 

A:

B:

答案: 【】

7、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的变异。

 

A:

B:

答案: 【】

8、杂交亲本的遗传组成越极端,杂交后代中越有可能出现超亲现象。

 

A:

B:

答案: 【】

9、下列关于多基因假说,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增效或减效作用

B: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C: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决定

D: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仍然服从孟德尔遗传

E:控制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效应微小且相等

答案: 【】

10、下列关于遗传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性状的遗传率很大。

B: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越大,遗传率越小

C:环境方差越大,广义遗传率越小

D:遗传率可以表示为遗传因素对性状的贡献大小

E:一个性状的遗传率在世代间是保持不变的

答案: 【】

 

第十章 章节测试

1、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但有些杂交种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还表现劣势。

 

A:

B:

答案: 【】

2、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中,一般表现为杂交子一代优势越大,子二代的衰退现象越明显。

 

A:

B:

答案: 【】

3、利用现代制种技术,可以通过有性繁殖的方法,把杂种优势固定下来,一代制种多代利用。

 

A:

B:

答案: 【】

4、植物可以根据天然杂交率划分为:

 

A:常异花授粉植物

B:异花授粉植物

C:自花授粉植物

D:常自花授粉植物

答案: 【】

5AaBb杂合体连续自交5代后,群体中AABB个体的频率为:

 

A:22.73%

B:21.91%

C:18.75%

D:23.46%

答案: 【】

6AaBb杂合体与aabb连续回交5代后,群体中aabb个体的频率为:

 

A:87.63%

B:93.85%

C:75%

D:90.91%

答案: 【】

7、杂种优势高低,与下列哪些因素相关:

 

A:双亲基因型的纯合度

B:双亲优缺点互补组合情况

C:双亲的亲缘关系远近

D:双亲的遗传差异程度

答案: 【】

8、自交的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

 

A:导致杂合基因型的纯合

B:淘汰有害隐性纯合体

C:实现基因代换和定向纯合

D:获取不同的纯合基因型

答案: 【】

9、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主要有:

 

A:超显性假说

B:显性假说

C:多基因假说

D:泛生假说

答案: 【】

10、以下属于近亲繁殖的有:

 

A:品种内交配

B:自交  

C:半同胞交配

D:回交

答案: 【】

 

第十一章 章节测试

1、以下关于F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F+通过性伞毛与F–结合,传递F因子

B:F+F–杂交通常只转移F因子,染色体上基因转移的频率很小,不到10-6

C:F因子在F+细胞内以两种形式存在,游离于细胞质中或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

D:F–得到F因子变成F+F+失去F因子变成F

答案: 【】

2、中断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一种细菌的遗传标记顺序是ABCDEF,而另一种是DEFABC,这一情况说明细菌具有哪些特点:

 

A:自主性附加体

B:转导

C:环形染色体

D:性因子转移

答案: 【】

3、下列组成的两种细菌混在一起:thrleuargmet﹢和thrleuargmet﹣,经过一定时间,将混合体置于基本培养基上,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重组菌落的基因型是:

 

A:thrleuargmet

B:thrleuargmet

C:thrleuargmet

D:thrleuargmet

答案: 【】

4、乳酸杆菌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A:DNA

B:细胞核和细胞质

C:细胞核中

D:DNARNA

5、细菌实现遗传物质重组时,转化是吸收裸露的噬菌体DNA分子,转导是获取噬菌体颗粒。

 

A:

B:

6、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A:

B:

7、性导是指结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A:

B:

8、假如两个突变的噬菌体都不能在E.coliK菌株上生长,但是它们同时感染一个E.coliK时,可以生长,那么这两个突变体是:

 

A:AC正确

 

B:突变在同一基因内

C:其它选项都正确

D:突变在不同基因内

E:互补

9、 在接合实验中,Hfr菌株应带有一个敏感的位点(如aziSstrS),这样,在发生接合后可用选择性培养基消除Hfr供体,这个位点距离转移起点(O)应该近一些。(    )

 

A:

B:

10Hfr met+thi+pur+ × Fmetthipur– 杂交,中断杂交试验表明,met+最后进入受体,所以只在含有thipur的培养基上选择met+接合后体,检验这些接合后体存在的thi+pur+,发现各基因型个体数如下:met+thi+pur+ 280     met+thi+pur–  0met+thipur+  6      met+thipur–  52那么基因的次序是:

 

A:pur met thi

B:met pur thi

C:met thi pur

 

第十二章 章节测试

1、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遗传又称核外遗传。因此,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一样的。

 

A:

B:

2、草履虫有1个大核,1个小核,大核主要管营养,是(  )倍性的;小核主要和遗传有关,是(   )倍性的。

 

A:单、二

B:二、单

C:多、单

D:多、二

3、放毒型草履虫必须具备:

 

A:k基因和卡巴粒

B:k基因、不需卡巴粒

C:K基因、不需卡巴粒

D:K基因和卡巴粒

4、人类卵细胞基因分布在:

 

A:染色体、线粒体中

B: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中

C:染色体、叶绿体中

D:染色体、线粒体、核糖体中

5、哺乳动物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A:主要来自母方

B:父母双方各占一半

C: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

D:主要来自父方

6、草履虫中,品系A是放毒型,品系BC是敏感型,三者皆为纯合基因型。品系AB长时间接合,其子代再自体受精得若干后代,皆为放毒型。当品系AC长时间接合,经同样过程得到的后代一半是放毒型,一半是敏感型。则这三个品系的基因型为(       ),其中细胞质中含有卡巴粒的是(     )。

 

A:KKKKkkA

B:KKkkkkA

C:kkKKkkA

D:kkKKKKA

7、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类型中,孢子体不育是指(      )的育性受孢子体基因型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A:胚囊

B:绒毡层

C:花粉

8、现有一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是有的F1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的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现31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将F1不育株与可育株回交,后代呈现11的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该不育材料的不育基因存在于(       ),该不育基因是(     )性(显/隐?)遗传。

 

A:细胞核内、隐性

B:细胞质内、隐性

C:细胞核内、显性

D:细胞质内、显性

答案:

9、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试验可得到下列四组试验结果: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可用来说明甲性状为显性性状的试验是(   )组,若为细胞质遗传,实验应符合(    )组结果。

 

A:①和③、②和④

B:①和④、①和③

C:①和③、①和④

D:②和④、①和③

10、小鼠的海拉细胞有氯霉素抗性,通过显微操作,把无氯霉素抗性的小鼠体细胞的核取出,注入去核的小鼠海拉细胞中,然后将这一杂交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杂交细胞持续分裂。这说明,氯霉素抗性基因最可能在(     )DNA分子上。

 

A:叶绿体

B:染色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第十三章 章节测试

1、某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T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7,假定该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经两代随机交配后,群体中杂合体的基因型频率为:

 

A:21%

B:70%

C:30%

D:42%

2、台—萨氏症(Tay-sachs)是隐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6万,其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在整个人群中约占:

 

A:1/200

B:1/180000

C:1/600

D:1/300

3、遗传平衡定律(p2+2pq+q2)pq表示的是群体中:

 

A:纯合基因型的频率

B:50%纯合基因型的频率

C: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D:50%杂合基因型的频率

4、果蝇的黄色体色是由一个性连锁的隐性基因控制,野生型颜色由显性的等位基因产生。在一个遗传平衡群体的样本中包括1021只野生型雄蝇、997只野生型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基因库中黄色等位基因的频率估计为:

 

A:0.04

B:0.29

C:0.98

D:0.67

5、一个年轻的岛屿上棒眼黑腹果蝇在种群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陆地上种群中棒跟黑腹果蝇的频率,请分析这种现象最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小概率事件

B:基因突变

C:奠基者效应

D:瓶颈效应

6、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速率都很小,要想明显的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一定要经过许多世代。

 

A:

B:

7、群体的性状表现在个体间的遗传与变异规律与群体的遗传结构无关。

 

A:

B:

8、孟德尔群体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群体内的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

 

A:

B:

9、下列关于遗传平衡定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原代群体和后代群体的基因频率相等,则这个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B: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可以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C:遗传漂变可以通过奠基者效应和瓶颈效应影响群体的遗传平衡

D: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只需要一代交配就可以达到遗传平衡

E:处于遗传平衡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

答案: 【】

10、下列关于综合进化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E:生殖隔离最终导致了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