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真题试卷

问题

调解理论与实践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5-02-13   作者:广东开放大学   浏览:0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第一章 章节测试

1、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      )的灵活性。

 

A: 调解程序

B: 调解内容

C: 调解依据

D: 调解方式

答案: 【 】

2、下列属于我国传统调解基本理念的是(        )

 

A:息事宁人

B:顺应人情

C:和谐为本

D:教化优先

答案: 【 】

3、改革开放初期的调解是我国传统调解现代化的第二次转型,对此次转型的背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调解的纠纷解决功能凸显

B:调解的干部化色彩开始减弱

C:法院的诉讼功能扩大,社区调解功能萎缩

D:农村社会从“熟人社会”转向“半熟人社会”

答案: 【】

4、明朝要求每个乡村设(    ),其职责是解决乡村仲裁产业、婚姻、争斗等纠纷。

 

A: 申明亭

B: 乡啬夫

C: 里正、村正、坊正

D: 社长

答案: 【 】

5、我国传统调解现代化的第二次转型——改革开放初期的调解的功能转变为(     )

 

A: 政治功能

B: 文化传承功能

C: 社会治理功能

D: 法制宣传教育功能

答案: 【 】

6、传统调解现代化的真正转型自(      )时期。

 

A: 中华民国

B: 新民主主义建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D: 共产党革命根据地

答案: 【 】

7、调解可以分为法院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行业调解和商业调解,这是以调解的不同主体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

 

A:

B:

答案: 【】

8、尽管共产党继续运用调解,但他们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调解纠纷的传统方式,将调解纳入到他们重新安排中国社会并动员群众支持执政党的政策的努力之中。(     )

 

A:

B:

答案: 【】

9、审判需遵循公开原则,这是从程序上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而调解遵循不公开原则。(    )

 

A:

B:

答案: 【】

10、调解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因此对纠纷的处理一般以当事人的请求事项为限。(    )

 

A:

B:

答案: 【】

 

第二章 章节测试

1、司法实践中,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的核心目标为()。

 

A: 了解案件事实

B: 归纳总结矛盾争议焦点

C: 挖掘纠纷当事人对立立场背后的共同利益,打造共赢空间,并以此实现双方合意解决纠纷之目的

D: 安抚双方当事人

答案: 【 】

2、现代调解以打造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和实现()为指向,以实现纠纷解决效果的最优化。

 

A: 利益共同体、单一静态利益

B: 利益对抗体、多元动态利益

C: 利益对抗体、单一静态利益

D: 利益共同体、多元动态利益

答案: 【 】[

3、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调解之基本原则,其初衷不包括()。

 

A: 促进调解的顺利进行

B: 推促调解协议的达成和履行是更好发挥调解程序作用

C: 确保当事人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思,创造良好的调解环境

D: 规范调解人的行为,限制其调解的任意性和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答案: 【 】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调解自愿原则内涵的是()。

 

A: 双方当事人可自愿选择运用调解方式解决争议

B: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愿配合调解员的调解,不受他人强迫

C: 双方当事人出于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D: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须善意履行,不能轻易反悔

答案: 【 】

5、()是调解保密原则的直观体现,()是调解保密原则的核心和精髓,()是调解保密原则的必要延伸。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调解保密原则的制度内涵,共同促进调解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A: 调解程序保密原则、调解信息在诉讼中的保密、调解信息在调解程序中的保密

B: 调解程序保密原则、调解信息在调解程序中的保密、调解信息在诉讼中的保密

C: 调解信息在调解程序中的保密、调解程序保密原则、调解信息在诉讼中的保密

D: 调解信息在诉讼中的保密、调解信息在调解程序中的保密、调解程序保密原则

答案: 【 】

6、调解比诉讼更加优质,更加符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法治更为重要的方式。

 

A:

B:

答案: 【】

7、若人民调解委员主动找上门来调解,当事人起初反对,而后经人民调解员的宣传而选择调解,这已超出调解自愿原则的范畴。

 

A:

B:

答案: 【】

8、与诉讼相比,调解在程序上更具有灵活性,可以不受法定程序的约束。

 

A:

B:

答案: 【】

9、现代调解所倡导的是多元动态利益观,其具体表现为()。

 

A: 不仅着眼于物质利益,还着眼于非物质利益

B: 既解决诉争内利益,又兼顾诉争外利益

C: 既重视眼前利益,更重视未来利益

D: 既关注直接利益,又关注间接利益

答案: 【 】

10、从程序维度出发,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主要表现为()。

 

A: 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

B: 调解程序的公正性

C: 调解规则的合意诱导性

D: 调解主体的开放性

答案: 【 】

 

第三章 章节测试

1、甲公司因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乙公司,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

B: 法院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C: 当事人要求根据调解协议制作判决书的,法院应当予以准许

D: 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与生效判决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答案: 【 】

2、甲公司因合同纠纷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280万元,在仲裁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是:()

 

A: 仲裁庭应当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或者裁决书

B: 仲裁庭制作调解书的,调解书一经作出即生效

C: 调解书或裁决书一经生效,仲裁程序即告结束,仲裁机构不再对本案进行审理

D: 调解书或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不能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答案: 【 】

3、法院调解书是法院确认当事人调解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具有与法院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其中,()是指对于有给付内容的调解,如果负有给付义务的当事人不自动履行义务,权利人可根据调解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 形式上的约束力

B: 实质上的确定力

C: 形成力

D: 执行力

答案: 【】

4、在特邀调解中,立案前的委派调解和立案后的委托调解均属于法院调解的范畴。

 

A:

B:

答案: 【】

5、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都可以适用,但两者适用范围有所其别。对于民事诉讼案件,除一些性质上不适宜调解的案件,绝大多数案件都可适用调解。对于行政诉讼案件,原则上不适用调解,但对于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法院可以调解。

 

A:

B:

答案: 【】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的调解属于仲裁调解。

 

A:

B:

答案: 【】

7、行业调解、商业调解、律师调解达成的具有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均可通过公证获得强制执行力。

 

A:

B:

答案: 【】

8、律师调解是我国不断积极推进的一类“新型”调解,具有专门性、专业性和专职性。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出台的《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国律师调解实践可分为下列哪几种模式( )

 

A: 在人民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

B: 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

C: 在律师协会设立律师调解中心

D: 在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工作室

答案: 【 】

9、下列哪些民事案件法院不予调解()

 

A: 适用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

B: 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案件

C: 请求确认收养无效的案件

D: 选民资格案件

答案: 【 】

10、根据不同的纠纷类型和调解机制,调解可以通过下列哪几种方式启动:(   )

 

A: 当事人主动申请调解

B: 根据法律规定的调解前置程序,人民法院进行强制调解

C: 人民法院委托符合条件的调解组织或者调解员进行特邀调解

D: 在当事人不反对的条件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进行调解

答案: 【】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先守后攻法适用于()。

 

A:重感情、讲义气的当事人

B:固执己见、脾气暴躁的当事人

C:乐于听奉承话的当事人

D:优柔寡断、缺乏主见的当事人

答案: 【】

2、调解员认真聆听的好处不包括()。

 

A: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B:找到当事人之间不信任的原因

C:找到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期望的调解方案

D:在重大复杂的纠纷中,恢复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答案: 【】

3、一位优秀的调解员应当在调解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A: 召集者

B: 沟通者

C: 控制者

D: 引导者

答案: 【 】

4、在面对面调解中,当事人的座次安排应当遵守的原则有()。

 

A: 合理的间距

B: 合理的位次

C: 合理的朝向

D: 合理的发言顺序

答案: 【 】

5、调解员在与当事人谈话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培养聆听技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与当事人谈话的内容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B: 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听当事人“说”上,而不是自己说

C: 当事人长篇大论时,及时阻止当事人

D: 听取当事人的“弦内之音”和“弦外之音”,去除自己的主观臆想

答案: 【 】

6、相较于封闭式询问,开放式询问的特点包括()。

 

A: 为当事人充分表达意见创造机会

B: 让当事人给予明确的答复

C: 获得当事人的认同或对事实的确认

D: 进一步拓展新的话题,让调解员获知更多的信息

答案: 【 】

7、在我国调解实务中,调解员们常用的破除僵局的技巧有()。

 

A: 合理运用道歉

B: 引导当事人调整自己期望值

C: 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D: 为调解注入新元素

答案: 【 】

8、调解室中的椅子无论选用何种材质,在款式上应保持相同。

 

A:

B:

答案: 【】

9、情感触动法不仅要利用纠纷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因素,还要利用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因素,甚至要利用案外人与当事人间的情感因素。

 

A:

B:

答案: 【】

10、在面对面调解和背靠背调解中,调解员询问的方式和询问的内容都没有什么区别。

 

A:

B:

答案: 【】

 

第五章 章节测试

1、信息重塑可以将一个纯粹负面的主张转变为一个更加正面、前瞻性的讨论点。

 

A:

B:

答案: 【】

2、在劝说当事人接纳某个方案时,哪些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A: 从比较温和,当事人容易接受的要求开始

B: 从难度较大的要求开始

C: 提出具体的、定型的方案

D: 提出灵活的、可选择的方案

答案: 【 】

3、下面哪些可能会妨碍同理心沟通的实现:()

 

A: 指责他人

B: 过早下判断和贴标签

C: 过快地反应

D: 放慢说话速度

答案: 【  】

4、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冲突与僵局在本质上都可以被视为当事人的一种主观信念,是由认知、思维、情感等因素所致的。

 

A:

B:

答案: 【】

5、在劳资纠纷中,工人方坚持认为资方必须把工资从每小时10元涨到每小时12元,任何少于这个数的方案都代表了工人们的损失——工人处在()的判断框架下,会具有()风险偏好:

 

A:消极,更小

B:消极,更大

C:积极,更小

D:积极,更大

答案: 【】

6、以下哪些心理效应会影响双方当事人的期望值差异:( )

 

A: 判断框架

B: 自利倾向

C: 执着于沉没资本

D: 换位思考

答案: 【】

7、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同时有好几个选项存在,我们就会更不倾向于去比较经济信息或程序公正选择题,而更多把关注点放在情感信息上(比如公平感)。

 

A:

B:

答案: 【】

8、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旦当事人做出过某种公开承诺,再试图去说服他改变决定和行为,相对比较困难。

 

A:

B:

答案: 【】

9、为了帮助当事人打破零和思维,调解者可以()

 

A: 鼓励当事人向前看,着眼未来利益。

B: 鼓励当事人思考双方共同目标和双赢的可能。

C: 指出当事人零和思维的偏差。

D: 在比较复杂的纠纷中,鼓励当事人同时考虑多个议题。

答案: 【 。】

 

第六章 章节测试

1、调解员职业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中立规范

B: 保密规范

C: 避免利益冲突规范

D: 公正、勤勉规范

答案: 【 】

2、当前我国调解员中立性规范应包含的内容有(       )

 

A: 调解员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B: 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调解员应当自行回避

C: 任何一方当事人要求调解员回避的,调解员应当回避

D: 调解员不应以获取私利为目的进行调解

答案: 【 】

3、调解员的(       )行为会引起当事人对其独立性或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

 

A: 与当事人为共同权利人

B: 与当事人的代理人私交甚好

C: 调解中单独接触纠纷双方当事人,为其做思想工作

D: 尊重文化习惯,接受当事人提供的价值很小的礼物

答案: 【 】

4、勤勉规范要求调解员(    )。

 

A: 鼓励当事人在相互尊重中开展调解

B: 对纠纷地解决提出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措施

C: 担任某一案件调解员的同时不能参与自己的本职工作

D: 与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研讨或经验交流会

答案: 【 】

5、调解员中立的职业伦理配套制度应包括(      )

 

A: 调解员的提示义务

B: 调解员对调解程序的主导

C: 调解员个人信息的公开

D: 保障当事人自主决定调解结果

答案: 【】

6、调解员对调解程序有主导权,但(     )不是由调解员主导的。

 

A: 发言时间的分配

B: 通过提建议对当事人参与程序进行把控

C: 调解过程中的发言顺序

D: 调解程序是否继续进行

答案: 【 】

7、调解员遵循职业伦理规范不仅有利于促进协议履行,而且有利于实现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恢复和重建,使纠纷往往能够得到实质性解决。

 

A:

B:

答案: 【】

8、调解中,为了化解纠纷,调解员和当事人共同努力,共同决定调解结果。(     )

 

A:

B:

答案: 【】

9、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张三对调解员说:“我骑的那辆自行车是昨天在商场门口顺手牵羊偷来的。对此,调解员没有义务报案将张三绳之以法。(      )

 

A:

B:

答案: 【】

10、调解结束后,当事人甲公司的总经理很欣赏调解员A的法律素养、调解技巧及敬业精神。当他了解到A同时是一名执业律师时,就希望聘请A为公司的法律顾问。由于调解已经结束,A可以接受聘请。(    )

 

A:

B:

答案: 【】

 

第七章 章节测试

1、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时还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意涵,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是民主原则在司法场域中的运用。二、它是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司法中的具体体现。

 

A:

B:

答案: 【】

2、构建中国调解话语体系的原因主要有(   )。

 

A: 调解是重构中国法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切口。

B: 以调解为核心的ADR运动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呈现出体系化、精细化与职业化等特点,而我国的调解仍然缺乏系统性、规模化与制度化。

C: 我国调解发展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D: 我国学者受形式理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将我国调解视为落后文化的产物。

答案: 【 】

3、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为构建中国调解话语体系提供在制度自信的基础。

 

A: 私人法官试行审理

B: 微型审理

C: 马锡五审判方式

D: 枫桥经验

答案: 【 】

4、西方部分国家的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调审合一。其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也可以由法院委派或者委托给符合条件的调解组织或者个人主持。

 

A:

B:

答案: 【】

5、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都坚持调审分离的原则,调解被置于诉讼程序之外,主要采取法院附设调解的方式进行。

 

A:

B:

答案: 【】

6、自(   )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社会综合治理”模式。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答案: 【 】

7、纠纷解决的“第三领域”是由(   )从史料出发,对明清以来民事法律实践进行研究所得到的重要理论。

 

A: 朱苏力

B: 贺卫方

C: 梁治平

D: 黄宗智

答案: 【 】

8、在西方现代法律制度高度形式主义的背景下,直至(   ),西方国家才掀起了“接近正义”运动的第三波浪潮,即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A: 20世纪50年代前后

B: 20世纪60年代前后

C: 20世纪70年代前后

D: 20世纪80年代前后

答案: 【 】

91944313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总结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经验,该社论把马锡五审判方式总结为(   )。

 

A: 深入调查

B: 审判方式是坐堂式而不是座谈式

C: 诉讼手续简单轻便

D: 在坚持原则、坚决执行政府政策法令、又照顾群众的生活习惯及维护其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调解,善于通过群众中有威信的人物进行解释说服工作,为群众又依靠群众

答案: 【 】

10、发展动力不足和支撑力量薄弱是我国调解体系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选择题,为此,我们可以(   )。

 

A: 为当事人提供纠纷调解路径指引

B: 加大党委、政府对调解工作的支持和监督考核

C: 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纠纷调解的服务质量

D: 加强调解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答案: 【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