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真题试卷

问题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5-02-12   作者:广东开放大学   浏览:0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绪论 章节测试

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

 

A:动若脱兔

B:行则为阵

答案: 【】

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

 

A:春秋战国时代

B:秦朝

C:商朝

D:汉朝

答案: 【】

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

 

A:孙武

B:孙中山

C:孙权

D:孙膑

答案: 【】

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

 

A:曹操

B:孙中山

C:茅元仪

D:毛泽东

答案: 【】

 

第一章 章节测试

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

 

A:士兵

B:人民群众

C:君主

D:将领

答案: 【】

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

 

A:十一家注孙子

B:武经七书

C:孙子通典

D:汉简本《孙子兵法》

答案: 【】

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 【】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 “七计”的内容(        )

 

A:智谋孰强

B:赏罚孰明

C:主孰有道

D:法令孰行

答案: 【】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

 

A:士兵

B:兵法

C:战争

D:武器

答案: 【】

6、“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A:

B:

C:

D:

答案: 【】

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

 

A:10

B:75

C:100

D:25

答案: 【】

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A:较多

B:较少

答案: 【】

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A:知彼知己

B:速战速决

C:务食于敌

D:以患为利

答案: 【】

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

 

A:粮食耗用越来越多

B:粮食耗用越来越少

C: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少

D: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

答案: 【】

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

 

A:冲车

B:巢车

C:洞屋车

D:云梯车

答案: 【】

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A:德国

B:塞尔维亚

C:中国

D:奥匈帝国

答案: 【】

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    )的观点制定的。

 

A:不战而屈人之兵

B:致人而不致于人

C:兵者,诡道也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答案: 【】

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

 

A:围之

B:攻之

C:逃之

D:战之

答案: 【】

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A:上兵伐谋

B:知彼知己

C:十则围之

D:知己知彼

答案: 【】

 

第二章 章节测试

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       )来实现的。

 

A:防守

B:虚实

C:奇正

D:进攻

答案: 【】[$]

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

 

A:以铢称镒

B:以镒称铢

答案: 【】

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

 

A:

B:

C:

D:

答案: 【】

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

 

A:形名

B:虚实

C:分数

D:奇正

答案: 【】

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

 

A:

B:

C:

D:

答案: 【】

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正”可以获得胜利

B:“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C:“奇正”都无法获得胜利

D:只有“奇”可以获得胜利

答案: 【 】

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

 

A:方石置于斜坡

B:圆石置于斜坡

C:圆石置于平面

D:方石置于平面

答案: 【】

8、在《虚实篇》当中,用“虚”来代表不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虚”

 

A:

B:

C:

D:

答案: 【 】

9、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

 

A:致人而不致于人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兵者,诡道也

答案: 【】

10、虚实篇讲究“(    )之而知得失之计”

 

A:

B:

C:

D:

答案: 【】

11、《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

 

A:武器

B:敌方

C:人民

D:己方

答案: 【 】

12、“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

 

A:措施

B:交错

C:切磋

D:错误

答案: 【  】

 

第三章 章节测试

1、“军争之难”难在

 

A:以迂为直

B:合军聚众

C:交和而舍

D:以患为利

答案: 【】

2、公元263年,邓艾伐蜀一战偷渡(      )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A:祁山

B:阴平

C:汉中

D:剑门关

答案: 【】

3、军争篇说“举军而争利”所造成的后果是

 

A:则不及

B:则辎重捐

答案: 【】

4、在日本战国时代,打出“风林火山“军旗的军事家是

 

A:织田信长

B:上杉谦信

C:武田信玄

D:德川家康

答案: 【】

5、在军队治理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治理项是

 

A:治气

B:治变

C:治力

D:治心

答案: 【】

6、《军争篇》认为,“饵兵勿(      )”

 

A:

B:

C:

D:

答案: 【】

7、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害而(      )

 

A:务可信也

B:患可解也

答案: 【】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于

 

A:左传

B:孙子兵法

C:吴子兵法

D:史记

答案: 【】

9、《九变篇》孙子提出“将有五危”,其中“爱民,可烦也”是(      )的偏差

 

A:

B:

C:

D:

答案: 【】

10、《九变篇》中出现的“圮地无舍,衢地交合”还出现在《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A:行军篇

B:军争篇

C:九地篇

D:计篇

答案: 【 】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行军篇》认为,在平陆地带扎营的原则是

 

A:前死后生

B:前生后死

答案: 【】

2、《行军篇》认为,处于下面哪种地形应该马上离去,不要停留

 

A:处平陆

B:处斥泽

C:处水

D:处山

答案: 【】

3、《行军篇》认为“兵非益多也”最主要的原因是兵员过多必然会

 

A:军队战斗力减弱

B: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C:军队指挥效率下降

D:士兵平均素质下降

答案: 【】

4、作战特点为“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的地形是

 

A:

B:

C:

D:

答案: 【】

5、“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是将领的哪种过失

 

A:

B:

C:

D:

答案: 【】

6、下列属于《孙子兵法》中的糟粕思想的是

 

A: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B:致人而不致于人

C:不战而屈人之兵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答案: 【】

7、“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中“客”字的意思是(      )

 

A:援军

B:敌人

C:朋友

D:客人

答案: 【】

8、“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中的“主”是指

 

A:主人

B:主要

C:主力

D:国君

答案: 【】

9、如果教师讲课知识陈旧不更新,则会造成学生哪种状态

 

A:

B:

C:

D:

答案: 【】

10、“行军”篇名中的“军”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    )

 

A:行进

B:军人

C:军队

D:驻扎

答案: 【】

 

第五章 章节测试

1、下列属于《孙子兵法》中的糟粕思想的是(     )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致人而不致于人

D: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答案: 【】

2、在、《九地篇》中,规定“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的为(     )

 

A:绝地

B:散地

C:重地

D:死地

答案: 【】

3、《火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    )篇

 

A:1

B:10

C:13

D:12

答案: 【】

4、《用间篇》认为,“先知者”取得情报的途径是

 

A:验于度

B:取于人

C:取于鬼神

D:象于事

答案: 【】

5、中国厨师行业的鼻祖之一是

 

A:杜康

B:伊尹

C:神农

D:鲁班

答案: 【】

6、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君王是

 

A:仲康

B:大禹

C:少康

D:太康

答案: 【】

7、在间谍分类中,“因其乡人而用之”的是

 

A:内间

B:反间

C:生间

D:因间

答案: 【】

8、“周之兴也,吕牙在殷”中“吕牙”是指

 

A:帝辛

B:姜尚

C:后羿

D:伊尹

答案: 【】

9、除极特殊的间谍外,一般间谍的选拔,要求其外貌

 

A:普通

B:漂亮

C:有明显特点

D:丑陋

答案: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