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真题试卷

问题

数学眼光看道家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国家开放大学   浏览:0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第一章 章节测试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怎样在终南山修道成为神仙

B:图书管理员考试指南

C:怎样认识客观规律来指导行动

D:作广告推销仙丹

答案: 【】

2、庄子是什么人?

 

A:古代哲学家, 《逍遥游》的作者

B:古代军事家, 逍遥派武功的创始人

C:庄园主, 农家乐的发明者

D:修炼成仙的蝴碟

答案: 【】

3、 关于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如下哪句话不对:

 

A:老子和庄子是数学家

B:老子和庄子是哲学家

C:哲学可以帮助理解数学

D:数学可以帮助理解哲学

答案: 【】

4

 

中国女子排球队在2016年奥运会荣获冠军,下一届奥运会能否夺冠?如下哪句话比较符合老子“知不知上”的原意?

 

A:由于我们是2016年奥运会冠军,所以下一届一定是冠军。

B:谁说我们下一届不是冠军,就是给我们抹黑,必须向我们赔礼道歉

C:虽然我们上一届是冠军,但还有缺陷需要弥补,下一届才有可能卫冕夺冠

D:圆的,谁得冠军全靠运气,不必认真训练,只要听天由命

答案: 【】

 

5

 

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却又被爱因斯坦修正了. 这说明了:

 

A:牛顿被爱因斯坦颠覆了

B:全世界被牛顿骗了几百年

C:牛顿与爱因斯坦谁对谁错, 应该由微信群友投票决定

D: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一步步前进,牛顿前进了一步,爱因斯坦又前进了一步,永无止境

答案: 【】

 

第二章 章节测试

1、以下哪句话最接近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的原意:

 

A:道不能说出来, 所以根本不存在.

B:能够说出来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规律, 与真正的规律总是有差距.

C:可以走的道路, 经常堵车不畅通

D: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是说不出来的, 所以没法学习.

答案: 【】

2、以下哪句话最接近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原意:

 

A:皇帝管地, 玉皇大帝管天

B: 天、地、人的行为都要遵从客观规律

C:人制定法律管土地, 土地办法管天, 天神的法律管所有的道理

D:圣人制定法规管理天、地、人

答案: 【】

3、以下哪件事不体现老子说“有生于无”的道理。

 

A:郎平虽然不能上场打排球,但她训练和指挥导致了女排夺取奥运会冠军。

B:科学知识虽然不是物质,但人类可以利用科学知识创造物质财富。

C:伽利略出于好奇心理发现了摆动的规律,惠更斯却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钟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原子弹是以铀为原料制造成的。

答案: 【】

4、以下哪件事不体现老子说“反者道之动”的道理:

 

A: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灭了六国,是法家理论的成功。

B:秦灭了强盛的六国, 却被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推翻了。

C:法家的理论让秦国由弱变强,一统天下,却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李斯功劳很大,官居极品。最后却被腰斩。

答案: 【】

5、如下哪些话接近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原意。

 

A:求领导给你办事,先给他送礼。

B:你要想整谁,就先给他点好处。

C:当你得到好处的时候,就有可能为此付出代价。

D:如果你得到了好处,赶快为社会和他人多作点贡献。

答案: 【】

 

第三章 章节测试

1、曹操攻打袁绍. 他部下很多人劝说他不要打。说袁绍实力比我们强, 与他对抗肯定要失败。结果曹操打赢了。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置那些当初反对打仗的人:

 

A:把他们杀了,免得别的人再反对自己。

B:让他们做检讨认错,根据检讨的深刻程度决定怎样处罚。

C:表扬他们提意见提得好, 提醒了曹操弥补自己的缺陷,取得了胜利.

D:现在不批评也不表扬,等到以后秋后算帐.

答案: 【】

2、如下每个选项都包含两句俗话。其中三个选项的俗话都是对的,分别适合于不同的情况, 体现了“非有公是”。下面哪一项俗话只有一句对,另一句不对,没有体现“非有公是”。

 

A: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B: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 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C: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 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D: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答案:    

3

 

湖南四川等地吃辣,江浙不吃辣。应该怎么办?

 

A:由医学家研究吃辣对健康有利还是有害,根据研究结果颁布法律,全国统一强制执行.

B:由微信网友投票,根据投票结果,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颁布法令,全国统一强制执行.

C:由医学专家研究哪些地区适宜于吃辣,哪些地区不适宜,根据研究结果颁布法令,对不同地区作不同规定,强制执行。

D:每个人自行其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医学专家可以发表文章指导,供大家参考。

答案: 【】

 

4、如下哪些事件体现了“有生于无”的道理: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却迅速灭亡

B:李斯权倾一时,却被腰斩。

C:周武王重用姜尚,灭了商朝。

D: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建立了蜀国。

答案:

5、如下几种学习方法,哪一种最好?

A:听老师讲课。

B:自己看书自学。

C:观看网络课程自学。

D:只要有机会听老师讲课,看书,看网络课程,就尽量采用,获取资源,再通过自己思考消化吸收。

答案: 【】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

 

如果有人鼓吹“三八二十三”,如下那种处理方式最符合老子的道德经:

 

A:找一个权威的老和尚来判决

B:找一个权威的数学家来判决

C:找一个权威的风水师来判决

D:拿三堆硬币, 每堆8个,让他数一共有几个硬币

答案: 【】

 

2

 

“三生万物”用什么来解释宇宙的演化?

 

A:神仙的力量

B:自然本身的规律

C:人的愿望

D: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答案: 【】

 

3、 以下哪一个不是对自然起源和自然现象的神话传说?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补天、女娲抟土造人

C:愚公移山

D:李冰治水

答案: 【】

4、数学课程中用什么来鉴别真理?

 

A:老师判卷

B:书本上的叙述

C:由客观现实总结出来的公理,就是数学中的“道”

D:由公理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的定理

答案: 【】

5、老子用“玄之又玄”描述“道”。如下哪一句话不符合老子的原意:

 

A:老子故弄玄虚吓唬人,来显示自己的高超

B:不是老子故弄玄虚,而是事物的真正规律被黑色的外衣遮住,很难看透,老子将探索的困难如实告诉大家

C:人们天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真实情况却不是太阳东升西落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是“玄之又玄”的一个实例

D:列子创作一个寓言,争论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近,提出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古人都不知道正确答案。这也是“玄之又玄”的一个实例

答案: 【】

 

第五章 章节测试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A:让事物按自己的规律自然发展,不要强行干预,事情都能成功。

B:瞪大眼睛严把关,事情才能按计划完成。

C:什么事情都得亲自动手,不能相信别人,不然就会出差错。

D:不会做事的人就不要让他做,不然他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答案: 【让事物按自己的规律自然发展,不要强行干预,事情都能成功。】

 

2、足球比赛两队谁胜谁负是怎样确定的?

 

A:国际足联开会讨论评选

B:著名球星开会讨论评选

C:观众投票评选

D:谁也不评选,按照规则踢球,进球多的取胜

答案: 【】

3

 

西汉初期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造成了如下哪些后果?

 

A:只搞生产不打仗,战斗力越来越弱.

B:放松了对老百姓的管理, 老百姓不求上进, 国家实力越来越弱.

C:国家实力增强, 为汉武帝打匈奴准备好了条件.

D:老百姓目无法纪长官,国家一盘散沙,无法抗衡匈奴.

答案: .

 

4

 

都江堰的主要工程是:

 

A:修了一条大坝拦断岷江水让它灌溉农田。

B:凿了一个缺口、一小段运河引岷江水灌溉农田。

C:修了一座大庙镇住水怪不准他兴风作浪。

D:修了一座大桥连接岷江两岸天堑变通途。

答案: 【】

 

5

 

老子认为如下哪一种时代最好:

 

A:按道办事的时代.

B:崇尚德的时代.

C:提倡仁义的时代.

D:提倡礼的时代.

答案: 【】

 

第六章 章节测试

1、如下哪些是道家所推崇的道德:

 

A: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妇女的三从:未嫁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D:利万物而不争.

答案: 【】

2

 

雷锋对于道德建设的最大贡献是:

 

A:他做的好事比全国其他人更多

B:他带动了全国人民做好事,形成了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

C:他做好事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人更大

D:他在做好事的人中的职位最高

答案: 【】

 

3

 

以下哪种做法接近庄子主张的“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道德建设理念?

 

A:清除大江大湖旁边的道德建设标语, 以实现“相忘于江湖”

B:设立慈善捐款排行榜, 大力宣传捐款多的慈善家

C:通过表彰雷锋式平凡人助人为乐的平凡事迹, 逐步让助人为乐成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日常习惯,而不是少数先进分子的献身行为

D:开展做好事比赛,参赛选手提供自己做好事的件数, 每件好事的时间、地点、好事内容简介、证人,经过评委评选颁奖

答案: 【】

 

4、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含义是:

 

 

A:支持大盗杀死圣人

B:号召人民都来当大盗

C:圣人是大盗的幕后指挥者

D:统治者和圣人管理不善是产生大盗的根本原因

答案: 【】

5、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什么意思?

 

A:忠信是祸乱的根源,所以应该反对忠信

B:忠信已经严重缺乏,才提倡礼,强制推行把人分成各个等级的制度,这是祸乱的开始

答案: 【】

 

第七章 章节测试

1

 

下面哪一种最接近庄子追求的自由:

 

A:街上没有警察管, 有酒后驾车的自由.

B:动物园没有管理员, 有翻过栏杆进虎园的自由.

C:不到楚国当高官, 有不做违心事的自由.

D:到楚国当高官,有随便花钱的自由.

答案: 【不到楚国当高官, 有不做违心事的自由.

 

2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是为了得诺贝奖吗?

 

A:她研究青蒿素是为了得诺贝尔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B:她研究青蒿素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救人, 诺贝尔奖就是应该给不为得奖而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C:诺贝尔奖本应给为得奖而研究的人, 屠呦呦得奖只是一个例外。

D:诺贝尔奖颁给屠呦呦得奖只是一个例外。

答案: 【】

 

3

 

如下哪一个父亲把儿子害了:

 

A:楚国丞相孙叔敖不让儿子当官, 也拒绝楚王把良田赏赐给自己的儿子,只要一块瘦瘠的田, 理由是良田要被人抢, 有可能因此丢命。

B:赵国名将赵奢留下遗嘱决不能让儿子带兵打仗。

C:秦国宰相李斯让儿子当高官,父子一起被腰斩。

D:陶渊明自己辞去官职回家种田, 害得儿子也不能当官。

答案: 【】

 

4

 

小孩玩游戏,有如下哪些方面的好处:

 

A:学会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

B:学会按照规则判定胜负,而不是老师和家长说了算。

C:学会利用规则争取自己的胜利, 而不是坐享其成。

D:沉醉于游戏逃避学习。

答案: 【】

 

5

 

秦始皇统一天下,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立了很大的功劳。他建立的秦朝却在陈胜吴广开始的起义中灭亡了。如下哪些观点更符合道家的理论:

 

A:陈胜吴广这两个草根百姓为了自己的小命毁掉了秦始皇的英雄事业,是历史的罪人。

B:不论功劳多大,把人民的生命视为草芥,也应该被历史淘汰。

C:秦朝开创了新时代,功盖千秋,却短命灭亡,这是历史的错误。

D:汉朝取代了秦朝,秦朝的功劳继承下来了,秦朝的苛政废除了,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 【】

 

第八章 章节测试

1

 

关于老子的“道”的描述,如下哪一种错误?

 

A:道描述了天地混沌一片的亘古蛮荒的状态。

B:道描述了万物初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

C:道描述了天地混沌一片的亘古蛮荒的状态和万物初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的状态,这两种状态自相矛盾,老子的概念混乱。

D:老子的道是客观规律, 可以描述多种多样不同状态, 并不矛盾。

答案: 【】

 

2

 

关于老子主张的“有生于无”,如下哪种观点正确?

 

A:老子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 对我们当前的生活和工作有害无益。

B:“有生于无”强调客观规律对于指导行动的重要性, 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C:“有生于无”违反物质不灭定律,完全不科学。

D:老子片面强调无的重要性, 误导我们的行动。

答案: 【】

 

3、关于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如下哪种观点正确?

 

A:“无为而治”是顺从客观规律,不要瞎折腾,应该提倡。

B:“无为而治”与奋发图强格格不入, 必须坚决批判。

C:“无为而治”涣散革命斗志,鼓励游手好闲, 必须批判和肃清。

D:古代社会发展缓慢,可以无为而治。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无为而治已经过时。

答案: 【】

4

 

西汉前期汉文帝景帝采纳道家的治国理论的主要原因是:

 

A:老庄的信徒能言善辩说服了汉朝皇帝。

B:秦朝迅速灭亡震撼了汉朝皇帝,使他们对客观规律产生敬畏。

C:汉朝皇帝希望成仙,想让道士炼仙丹帮助他们长生不老。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

 

5

 

庄子讲“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如下哪个解释不符合庄子的原意?

 

A:两条快渴死的鱼相互用唾沫滋润对方, 虽然道德高尚,终究要被渴死, 还不如在大江大湖里根本不愁没水喝,也不必相互关心。

B:领导者给贫困家庭送救济粮款,虽然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心,但更好的做法是提供受教育机会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谋生能力,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可以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不需要再救济。

C:呆在家里可以享受相濡以沫的亲情, 如果出去闯荡江湖,你的名字就要被人忘记。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呆在家里可以享受相濡以沫的亲情, 如果出去闯荡江湖,你的名字就要被人忘记。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