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在线学习搜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真题试卷

问题

生态毒理学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5-02-09   作者:形考任务   浏览:0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第一章 章节测试

1、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有毒有害因子,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防护的科学。

 

A:

B:

答案: 【】

2、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是同一个学科。

 

A:

B:

答案: 【】

3、生态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A:

B:

答案: 【】

41848年英国生物学家对桦尺蛾发生的工业黑化现象的报道是环境污染对动物种群影响的最早报道。

 

A:

B:

答案: 【】

5、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植物

B:野外生物

C:家畜

D:家禽

答案: 【】

6、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 )。

 

A:生物标志物筛选

B:环境化学监测

C:生态风险评价

D:环境生物监测

答案: 【】

7、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态效应的一种试验方法是()。

 

A:整体毒性试验

B:离体毒性试验

C:分子毒理学试验

D:微宇宙生态系统毒性试验

答案: 【】

8、生态毒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属于生物范畴是()。

 

A:动物

B:植物

C:环境污染物

D:微生物

答案: 【】

9、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评估或研究环境污染物()。

 

A:在环境中的浓度

B:生物体的吸收水平

C:对机体损伤的机制

D:物理性质

答案: 【】

10、从学科知识结构来看,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可分为()。

 

A: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B:理论生态毒理学

C:实验生态毒理学

D:应用生态毒理学

答案: 【】

 

第二章 章节测试

1、进入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生物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发生结构和性质改变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A:

B:

2、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统称为环境污染物的第二相反应。

 

A:

B:

3、内剂量是指吸收进入体内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A:

B:

4、半数致死剂量是指群体中有50个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A:

B:

5、结合反应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是()。

 

A:葡萄糖醛酸结合

B:硫酸结合

C:谷胱甘肽结合

D:乙酰结合

6、被动转运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

 

A:特殊转运

B:易化扩散

C:滤过作用

D:主动转运

7、根据外源化学物存在的状况,可把剂量进一步分为外剂量、内剂量和()。

 

A:血液剂量

B:靶剂量

C:器官剂量

D:环境剂量

8、环境污染物按毒性作用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

A:局部毒性作用

B:远期毒性作用

C:全身毒性作用

D:迟发性毒性作用

答案:

9、氧化反应中的羟化反应包括()。

 

A:硫氧化反应

B:脂肪族羟化

C:芳香族羟化

D:N-羟化

答案: 【】

10、联合毒性作用包括()。

 

A:增强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相加作用

答案: 【】

 

第三章 章节测试

1、一般情况下,容易被生物富集的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不能降解或排泄。

 

A:

B:

2、难溶于水的金属和类金属无机化合物容易被生物摄取和吸收。

 

A:

B: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生物体不易代谢和消除的有机化合物,可随营养传递而发生生物放大。

 

A:

B:

4( )模型是根据一些已知生物富集因子的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生物富集潜力与化学结构(或理化特性)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定量关系模型。

 

A:生物富集

B:单室

C:多室

D:化学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5、实验室对生物放大因子进行测定时,需要先得到( )。

 

A:化学物的同化效率

B:化学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

C:化学物的清除速率

D:喂食的速率

6、具有(  )特性的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害作用广泛,可能危及整个食物链或食物网,甚至危害到顶级捕食者。

 

A:生物放大

B:生物缩小

C:生物稳定

D:其它项都对

答案:

7、生物蓄积包含了(  )。

 

A:生物富集

B:生物积累

C:生物放大

D:生物稀释

答案: 【】

8、在一室模型中,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与下列因子正相关的有( )。

 

A: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

B:吸收速率常数

C:消除速率常数

D:污染物的富集因子

答案: 【】

9、影响环境污染物生物富集能力的生物因素有( )。

 

A:生物的种类

B:动物性别

C:发育阶段

D:组织器官

答案: 【】

10、体脂含量高的生物有利于脂溶性有机物的富集,其体内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也较高。

 

A:

B:

答案: 【】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多种环境污染物对同一物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个体影响程度相同。

 

A:

B:

答案: 【】

2、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通过改变某些生物转化酶的数量或活力,加速对该化学物或其它化学物的代谢转化速率的现象被称为环境污染物对酶的抑制效应。

 

A:

B:

答案: 【】

3、环境污染物通过引起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而影响基因表达属于转录水平的调控。

 

A:

B:

答案: 【】

4、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

 

A:

B:

答案: 【】

5DNA加合物与环境污染物的( )直接相关。

 

A:遗传毒性

B:神经毒性

C:免疫系统毒性

D:内分泌干扰功能

答案: 【】

6、热休克蛋白又叫(  )。

 

A:金属硫蛋白

B:金属巯蛋白

C:应激蛋白

D:刺激蛋白

答案:

7、有机磷杀虫剂的毒性作用与其导致的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堆积相关,乙酰胆碱是信号传导中的(  )。

 

A:受体

B:信号蛋白

C:转录因子

D:信号分子

答案:

8、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有( )。

 

A:急性毒性作用

B:慢性毒性作用

C:突变作用

D:刺激效应

答案: 【】

9、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常用标志物包括(  )。

 

A:MDA

B:8-羟基鸟嘌呤

C:羰基化合物

D:TBARS

答案:

10、可以与生物体内酶活性中心结合的可能有(  )。

 

A:环境污染物本身

B:环境污染物的代谢产物

C:谷胱甘肽

D:自由基

答案:

 

第五章 章节测试

1、( )是用于确定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的常用指标。

 

A:半数致死剂量(LD50

B:半数致死浓度(LC50

C:半数效应剂量或浓度ED50

D:半数效应浓度EC50

答案: 【】

2、畸形可因细胞内各种生物合成必需的能量和原料供应不足或代谢异常而发生。

 

A:

B:

答案: 【】

3、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致死效应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不包括( )。

 

A:生物所处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B:生物的先天遗传特性

C:生物的后天获得性

D:适应性

答案: 【】

4、细胞慢性损伤时,线粒体减少。

 

A:

B:

答案: 【】

5、环境污染物可直接作用于生殖发育过程的任何环节。

 

A:

B:

答案: 【】

6、环境污染物对哺乳类动物的发育毒性主要表现在( )。

 

A:胚胎死亡

B:生长迟缓

C:功能发育不全

D:畸形

答案: 【】

7、胚胎毒性作用与母体毒性作用均与受孕母体有关,二者往往同时出现。

 

A:

B:

答案: 【】

8、根据接触环境污染物时间的长短,可将生物的死亡效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A:

B:

答案: 【】

9、以下不是细胞变性的是( )

 

A:细胞核固缩

B:细胞水肿

C:脂肪堆积

D:玻璃样变性

答案: 【】

10、一个动物个体在接触亚致死剂量的污染物时也许能够存活,但如果其逃避捕食者或自身取食的能力因此而下降的话,它在自然环境的物种竞争中就必定死亡,这种死亡称为生态死亡。

 

A:

B:

答案: 【】

 

第六章 章节测试

1、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将导致生物个体数量普遍降低。

 

A:

B:

答案: 【】

2、某污染物排放到生态环境中后,对该种污染物具有抗性的物种——耐污种逐渐成为优势种,敏感种种群下降甚至逐渐消失。

 

A:

B:

答案: 【】

3、土壤酸化使土壤中Ca2+Mg2+K+等无机养分溶出,增加土壤养分。

 

A:

B:

答案: 【】

4、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用于控制和消除POPs及其环境影响。

 

A:

B:

答案: 【】

5、以下哪种污染物最可能通过低剂量暴露和生物放大作用对高营养级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A:CO2

B:丁二酸

C:甲醛

D:.六氯苯

答案:

6、以下哪项生态环境选择题可导致虫媒传播的疾病流行范围增大。( )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D: 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

7、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导致臭氧层耗损的污染物?

 

A:CF2Cl2

B:N2O

C:NO

D:CO2

答案:

8、环境污染物通过影响(  ),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种群密度。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答案:

9、环境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机理主要为:( )。

 

A:环境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

B:环境污染引起生境改变导致生物丧失生存的环境

C:富集和积累作用使高营养级的生物难以生存或繁育

D:不同物种对于环境污染的耐性或抗性能力不同

答案: 【】

10、景观生态毒理学是(    )等多种学科交互结合的新型边缘科学。

 

A:景观地理学

B:生态学

C:毒理学

D:环境科学

答案:

 

第七章 章节测试

1、砷在土壤中的存在价态主要有三价砷、五价砷和甲基砷化合物,其中甲基砷化合物的毒性最强。

 

A:

B:

答案: 【】

2、有机氯农药对动物的繁殖没有影响。

 

A:

B:

答案: 【】

3、外来生物入侵不属于环境污染。

 

A:

B:

答案: 【】

4、豆科植物是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理想植物。

 

A:

B:

答案: 【】

5、下列( )生态系统不是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的范畴。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土壤生态系统

答案: 【】

6、以下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繁殖力强

B:竞争力强

C:适应性强

D:均是无意传播到新的区域的

答案:

7、重金属(  )可以通过水稻富集而进入大米,致使当地食用该大米的居民发生痛痛病。

 

A:Hg

B:Pb

C:Cd

D:Cr

答案:

8、农药的降解途径有(  )。

 

A:化学水解作用

B:光化学降解

C:微生物降解

D:植物降解

答案:

9、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这里的酸性物质包括(  )。

 

A:SO2

B:NO2

C:H2SO4

D:CO2

10、超富集植物的( )特征导致需要采用强化措施来缓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毒害。

 

A:生物量较小

B:生长缓慢

C:大多是人工栽培

D:有较强重金属耐性

 

第八章 章节测试

1、淡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A:

B:

2、淡水植物在水中有明显的分层分布,而淡水动物没有分层分布的特点。

 

A:

B:

3、在水体中,污染物的行为和生物有效性表现出与其水溶性直接相关。

 

A:

B:

4、水体受到污染时,耐污种类消失,敏感种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下降。

 

A:

B:

5、在环境中出现的所有化学物质中,只有一部分对于生物体的摄取具有潜在有效性,这个概念被称为化学物质的( )。

 

A:生物吸收

B:生物富集

C:生物有效性

D:生物容纳量

6、进入水体的环境污染物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 )三类。

 

A:生物性

B:放射性

C:非溶解性

D:寄生性

7、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很多,生物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以及( )均是生物富集的影响因子。

 

A:溶解性质

B:环境条件

C:气候因素

D:脂肪含量

8、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概括为( )两大部分。

 

A:非生物

B:生物

C:生命因子

D:太阳辐射

9、淡水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为( )。

 

A:河流

B:湖泊

C:水库

D:溪流

E:湿地

答案: 【】

10、 环境污染物对淡水生物种群所产生的效应主要体现在(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E:死亡率

答案: 【】

 

第九章 章节测试

1、珊瑚颜色五彩斑斓的现象是由里面共生的虫黄藻共同产生。人类活动造成大气和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由于二氧化碳是藻类光合作用底物,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有利于虫黄藻生长,也有利于珊瑚生长。

 

A:

B:

答案: 【】

2、污染物对生物的毒理效应从微观到宏观与污染物的联接难度是逐级增加的。

 

A:

B:

答案: 【】

3、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可以改变海洋生物种群的结构。

 

A:

B:

答案: 【】

4、金属硫蛋白富含羟基,因此容易结合金属。

 

A:

B:

答案: 【】

5、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不包括(  )

 

A:饵料和粪便污染

B:二噁英污染

C:抗生素污染

D:除菌剂污染

答案:

6、关于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汞可以在海洋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

B:汞在海洋中的来源主要是海底火山和海底热液

C:汞暴露可以导致鱼的神经系统受损,影响鱼的行为

D:在海洋食物链中有机汞的生物放大效应大于无机汞

答案:

7、海洋环境污染物中物理性污染物不包括(  )

 

A:悬浮物

B:热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重金属污染

答案:

8、赤潮的危害包括(  )。

 

A: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

B: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附在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其窒息死亡

C:赤潮生物产生藻毒素

D:赤潮藻类大量增殖,光合作用增加,造成海水氧气浓度过高,抑制微生物生长

答案:

9、下列关于DNA氧化损伤不正确的是

 

A:8-羟基脱氧鸟苷是常见的DNA碱基氧化

B:DNA氧化损伤会导致突变

C:重金属暴露会导致DNA氧化损伤,有机污染物暴露则不会

D:由于海水屏蔽作用,海洋生物不会产生DNA氧化损伤

答案: 【】

10、下列关于多溴联苯醚(PBDE)正确的是(  )

 

A:多溴联苯醚(PBDE)在鱼体内可被代谢成为更毒的化合物

B:多溴联苯醚(PBDE)可在海洋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

C:多溴联苯醚(PBDE)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

D:多溴联苯醚(PBDE)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十章 章节测试

1、环境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扩散,另一种是物质的主动转运过程。

 

A:

B:

2、经叶片吸收的环境污染物大多数储存在叶片内,只有少量分布在茎中,而在根部是最少。

 

A:

B:

3、细胞膜的通透性低不会阻止或减缓植物体积累贮藏环境污染物。

 

A:

B:

4、在分子水平上,植物在受到重金属或其它环境污染物的影响而尚未出现可见症状之前,细胞中可能已发生了某些微观方面的变化。

 

A:

B:

5、化肥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天然物质及其制剂。

 

A:

B:

6、低浓度SO2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但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部分敏感种会死亡。

 

A:

B:

7、( )是叶片吸收大气环境污染物的主要部位。

 

A:表皮细胞膜

B:表皮细胞壁

C:表皮气孔

D:植物根尖

8、植物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一些分泌物来影响土壤环境。其中,根系分泌物对于( )有重要作用。

 

A:土壤水分

B:土壤肥力

C:土壤改良

D:土壤修复

答案: 【】

9、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污染物会引起( )的损伤和变化。

 

A:生物膜

B:细胞器

C:细胞核

D:染色体

答案: 【】

10、环境污染物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

 

A:重金属离子、SO2、除草剂等能破坏叶绿体结构

B:通过改变土壤环境的pH值,改变了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C:环境污染物通过影响植物激素分泌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营养吸收状态

D:环境污染物通过抑制叶绿素合成酶活性,或增加叶绿素降解酶活性,使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答案: 【】

 

第十一章 章节测试

1、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的恒温脊椎动物。

 

A:

B:

答案: 【】

2、两栖类是最先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A:

B:

答案: 【】

3、水中常见的重金属中,以汞的生物毒性作用最强。

 

A:

B:

答案: 【】

4、我国淡水鱼类中以鲟科鱼类种属最多。

 

A:

B:

答案: 【】

5、鲤形目鱼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分为7个区, 我国云贵高原东南部、南海诸岛分区和华南亚区属印度区,黑龙江分区、内蒙古分区、河套分区和江河平原分区属( )。

 

A:大洋洲区

B:非洲区

C:新北区

D:古北区

答案: 【】

6、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其中( )是首要因素。

 

A:过度捕捞

B:环境污染

C:物种入侵

D:富营养化

答案: 【】

7、通过鱼类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把从外界吸收的化学物输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称为化学物的( )。

 

A:体内分布

B:生物吸收

C:胚胎吸收

D:生物富集

8、对于鱼类而言,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 )而被吸收。

 

A:消化道

B:

C:

D:胚胎

答案: 【】

9、有机氯农药是具有持久性、高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 )。

 

A:DDT

B:六六六

C:毒杀芬

D:狄氏剂

答案:

10、两栖类发育毒性主要有四种表现:( )

 

A:发育中的机体死亡

B:形态异常

C:生长迟缓

D:器官或系统的功能缺陷

答案: 【】

 

第十二章 章节测试

1、环境污染物可由经昆虫的表皮、呼吸道、消化道等不同途径进入体内,而后被吸收进入血淋巴。

 

A:

B:

答案: 【】

2、根据污染物吸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可以分有经表皮和卵壳吸收、经消化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和对神经毒剂的吸收四种方式。

 

A:

B:

答案: 【】

3、环境污染物只作用于昆虫的某一个生命阶段。

 

A:

B:

答案: 【】

4、化学肥料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不大,因此不能算作是有害污染物。

 

A:

B:

答案: 【】

5、科学的预测预报是植物保护的基础,也是避免害虫大暴发的有效手段。

 

A:

B:

答案: 【】

6、有机氯农药中,( )是昆虫体内钠通道阻遏物,可使昆虫神经系统和实质性器官机能失调。

 

A:对硫磷

B:DDT及其衍生物

C:敌敌畏

D:马拉硫磷

答案: 【】

7、在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科学家利用( )检测大气污染水平,它也成为环境指示昆虫。

 

A:苍蝇

B:麻雀

C:蜻蜓

D:蜜蜂

答案: 【】

8、对昆虫有害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有( )。

 

A:农业污染物

B:工业污染物

C:土壤微生物

D:植物次生代谢物

答案: 【】

9、有些环境污染物(如农药或杀虫剂)会攻击昆虫细胞中的DNARNA、酶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引起( )等毒理学作用。

 

A:基因突变

B:酶活性改变

C:脂质过氧化损伤

D:表观遗传学异常

答案: 【】

 

第十三章 章节测试

1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首次系统的揭示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野生生物特别是鸟类造成的种种危害,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环境化学污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成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事件。

 

A:

B:

答案: 【】

2、鸟类吸收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也主要通过消化道、吸吸道和皮肤。

 

A:

B:

答案: 【】

3、环境污染物进入鸟体后,有的可以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部位)产生毒害作用,都不会以原形排出。

 

A:

B:

答案: 【】

4、有机氯农药主要包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酚、汞等。

 

A:

B:

答案: 【】

5、有机氯农药对鸟类危害的直观表现是鸟类的( )。

 

A:慢性中毒致死作用

B:急性中毒致死作用

C:吸收转化

D:无中毒现象

答案: 【】

6、按铅中毒的程度,以下不属于鸟类铅中毒程度的是( )

 

A:亚临床型铅中毒

B:临床型铅中毒

C:慢性铅中毒

D:严重铅中毒

答案: 【】

7、人类活动对鸟类的生存影响很大,以下不属于人类活动影响的类型是( )。

 

A:栖息地破坏和改变

B:捕杀

C:环境污染

D:第四纪冰期的影响

答案: 【】

8、重金属进入鸟体后,随血流沉积到( )等器官,但在这些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不尽相同。

 

A:肝脏

B:羽毛

C:

D:肾脏

答案: 【】

9、鸟类生态毒理学在(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污染治理

B:环境污染监测

C:生态监测

D:生物多样性保护

答案: 【】

10、不同鸟类由于其体重的差别,对环境污染物的蓄积也表现为明显的差异。

 

A:

B:

答案: 【】

 

第十四章 章节测试

1、环境污染物主要包括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其中生物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尤为严重。

 

A:

B:

答案: 【】

2、一般来说,物理污染物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来杀死微生物的。

 

A:

B:

答案: 【】

3、通常认为有毒气体是通过2条途径作用于微生物的,即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A:

B:

答案: 【】

4、重金属污染会明显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使得敏感微生物增加,耐受微生物减少。

 

A:

B:

答案: 【】

5、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有害微生物污染、无害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微生物毒素污染四种类型。

 

A:

B:

答案: 【】

6、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有5条:接触传播、普通媒介传播、空气传播、虫媒传播和垂直传播。

 

A:

B:

答案: 【】

7、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致病机理繁杂多样,总体上来说表现为( )两种机制。

 

A:免疫作用

B:营养竞争机制

C:抗衰老作用

D:寄生杀伤机制

答案: 【】

8、下列( )是微生物的特点。

 

A:生长快

B:分布广

C:不易变异

D:代谢慢

答案: 【】

9、农药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包括(  )。

 

A:抑制呼吸作用

B:抑制细胞分裂

C:抑制微管形成

D:抑制膜对葡萄糖的转运作用

答案:

10、水环境中抗生素如长期存在于水环境中,会对生物造成慢性毒性威胁,且该类化合物可通过食物链传递而放大。

 

A:

B:

答案: 【】

 

第十五章 章节测试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或者区域发生哪种风险和导致这种风险的灾害(即风险源)都是随机事件。

 

A:

B:

答案: 【】

2、区域生态风险是指特定事件对较小范围内环境产生的生态风险。

 

A:

B:

答案: 【】

3、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制定的国家。

 

A:

B:

答案: 【】

4、暴露度量首先要对污染源进行源的识别和表征。

 

A:

B:

答案: 【】

5、美国环境保护局在( )年正式颁布了《生态风险评价指南》。

 

A:1992

B:1993

C:1996

D:1998

答案: 【】

6、生态风险是指( )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 【】

7、( )是指特定事件对大范围内环境产生的生态风险。

 

A:局部生态风险

B:区域生态风险

C:景观生态风险

D:城市生态风险

答案: 【】

8、生态风险的特点有( )。

 

A:内在价值性

B:不确定性

C:危害性

D:客观性

答案: 【】

9、生态风险评价是指主要以( )、毒理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为理论基础。

 

A:环境学

B:化学

C:生态学

D:地理学

答案: 【】

10、生态风险评价用到的数学方法主要是( )。

 

A:几何学

B:统计学

C:数学建模法

D:微积分法

答案: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