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苏开放中国舞蹈史概论第二次作业(计分项:10%)
江苏开放中国舞蹈史概论第二次作业(计分项:10%)
1
举例说明对四夷”乐舞——汉代少数民族的舞蹈的认知
答案:
汉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中外舞蹈开始交流,异域之风吹入大地,内地之舞风格有所变化,并确立了汉文化的统治地位。“僸佅兜离”是指各民族乐舞的名称。僸:北夷的乐名。佅:东夷的乐名兜离:西夷的乐名。《鼓吹乐》:源自北方少数民族、豪放、高亢,与汉代政府世界的气度相一致,其庞大的气势被汉代统治者看重而广泛应用。对喊代乐舞文化产生很大影响。《羽舞》:源自西南少数民族,舞者扮成鸟形,执羽而舞。《盘舞》:源于西南少数民族,舞者双手托盘,盘口永远保持向上,舞者旋转双臂,做回右转,进行舞蹈。
2
汉代国家乐舞机构的分类
答案:
主要分为2类
雅乐舞的机构叫“太乐署”。俗乐舞的机构叫“乐府”。在西汉时,有专门演
出各种乐舞百戏的地方——上林苑平乐馆,是我国最早的广场艺术.
3
清商乐舞乐舞的含义
答案: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俗乐舞的总称,承袭了两汉的乐舞及相和诸曲,主要用于宫室、豪家的宴饮、娱乐场合,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
4
汉代自娱舞蹈的分类
答案:
自娱舞蹈有即兴舞和礼节舞之分。即兴舞是一种无须事先备、临场随兴而发的舞蹈。其特点为舞蹈的形式与内容皆随当时环境、人物心情的不同而变化,形式简单无华,但能
充分表达舞者的情感。
自娱舞蹈——即兴舞。即兴舞妙用:在特定的场合,表达一些不便直言的心计。如:汉高祖唱的《大风歌》即兴而舞: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如: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擅长。
自娱舞蹈——礼节舞。汉代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古代叫“以舞相属”。一人起舞,属请他人,继舞以报,礼貌行为循环下去,动作有所规定,是汉代一种很重要的交际,已经超出舞蹈范围,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目的:通过这种舞蹈来证实个体存在的价值以及远近亲疏的日常伦理。
5
唐代“燕乐”的理解
答案:
燕乐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可以把宴饮场合娱乐享受的一切东西都包括在内。狭义:有时是指编排在十部伎和坐部伎之首的那一部乐舞,名燕乐;有时是指宴饮场合所用的音乐。隋唐燕乐:从艺术形式、内容方面看,它包括了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从宫廷乐部分类来看.它涵盖了清乐、胡乐、凯乐、散乐四者。隋唐的燕乐通常又与雅乐相并列 ,但二者所用场合与功能作用各不相同。隋唐燕乐,经历了从七部伎、九部伎到十部伎的过程。隋朝及唐初已有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是在七部伎、九部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6
汉代舞蹈的发展
答案: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舞蹈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条件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形势,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之先秦舞蹈形成了一个飞跃。舞蹈既有极其写实化、表现农业劳动过程的《灵星舞》,也有象征性很强、表现汉代人星象意识的《盘鼓舞》;既有劲健粗犷的《巴俞舞》,也有柔美曼妙的“翘袖折腰”舞。舞蹈活动:不仅宫廷宴享有舞蹈表演、豪门富家有私人女乐,就连民间的祭祀和丧葬仪式中,也普遍使用歌舞。民间俗乐舞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中央设立了乐府,专门管理俗乐,从各地广泛采集民间歌舞以备宴享之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宫廷乐舞不断更新的问题,大大推动了舞蹈的发展。
7
有人认为“唐代供佛舞蹈充满宗教性”,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
正确
唐代,寺院经常有乐舞表演。儒家和道家弃恶从善的说教都不如佛教的“因果报应”说那群有力地震动人的心灵,所以对佛教的信仰,在中国有一个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佛教也往往通过文艺娱乐的形式来联系大众。
寺院既是弘扬佛法的机构,又是培养僧徒、教化众生皈依佛门的讲经、说法场所。寺院里的一切活动,是全部佛教学说的现实化和具体化。佛事活动中,乐舞是其必要配备。在性质上,寺院乐舞属于供佛乐舞。安国寺表演的女子群舞《四方菩萨蛮》(也称《菩萨蛮舞》。其优美之姿“如佛降生”,似天女下凡。
寺院佛事舞蹈。供佛的乐舞,作为佛事活动中的一项仪式,本是较为严肃认真的,佛事活动往往希望通过供佛的乐舞将信徒们的宗教情绪推进一步,但由于艺术本身具有娱乐的意义,则供佛乐舞自然兼具宗教功能和娱乐功能,复由于唐代宗教的世俗化,因此人们在佛事乐舞活动中体验得更多的,恐怕还是感观的愉悦,而不是宗教情感。
8
角抵戏的分类,并结合某一种类型具体案例分析表演特点
答案:
角抵戏的分类: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舞像。
巾袖舞。巾袖之舞是舞者舞袖或执巾而舞。巾袖之舞的形象在汉代的画像砖中较为丰富,形式不一,有独舞、对舞。对舞中又有男女长袖对舞、女子折袖对舞,或女子长袖对舞等。袖舞形象还见于出土舞桶。 “舞巾”在汉画像石中的形象也不少。
多选题
1
唐代舞蹈艺术成就有()
A、表演艺术:唐代舞蹈是以纯粹人体形式为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段,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品格登上艺术舞台。舞蹈动作具有相当难度,强调软度、力度;运用舞步、眼神的变化并结合舞服与道具,抒发情感,创造美的意境。用歌舞形式表现故事、人物,反映现实生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B、舞蹈美术:唐代舞蹈讲究形式美,服装力图与舞蹈内容相吻合,增强感染力;化妆技术高明;布景装置强调烘托舞蹈气氛。
C、舞谱:唐代创造了记录舞蹈的图画和文字,从唐太宗李世民绘制“秦王破阵图”开始,到后来有了成熟的“敦煌舞谱”。舞谱的发展,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相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
D、编导艺术: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子人舞、大型群舞等,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
答案:
2
唐代的部乐舞机构有()
A、青楼
B、教坊
C、梨园
D、太常寺
答案:
3
唐代宗教信仰中的舞蹈有()
A、寺院佛事舞蹈
B、其他祭祀舞蹈
C、崇道尚仙之舞
D、寺院佛事舞蹈
答案:
4
下列属于唐代民间舞蹈的曲目有()
A、《踏谣娘》
B、《踏歌》
C、《钵头》
D、《泼寒胡戏》。泼水+歌舞。
答案:
1
部伎乐舞是隋唐燕乐《宴乐》的主要内容,如七部伎、九部伎和十部伎。其中部和伎的含义是()
A、是指编制内所包括的乐舞数目。
B、指参加舞蹈演出的演员身份
C、部:即编制单位或类别,伎:泛指歌乐舞
D、指演出者的派遣部门
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江苏开放中国舞蹈史概论第二次作业(计分项:10%)
江苏开放中国舞蹈史概论第二次作业(计分项:10%)1举例说明对四夷”乐舞——汉代少数民族的舞蹈的认知 答案: 汉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中外舞蹈开始交...
查看答案 -
部伎乐舞是隋唐燕乐《宴乐》的主要内容,如七部伎、九部伎和十部伎。其中部和伎的含义是()
部伎乐舞是隋唐燕乐《宴乐》的主要内容,如七部伎、九部伎和十部伎。其中部和伎的含义是()A、是指编制内所包括的乐舞数目。B、指参加舞蹈演出的演员身份C、部:即编制...
查看答案 -
下列属于唐代民间舞蹈的曲目有()
下列属于唐代民间舞蹈的曲目有()A、《踏谣娘》B、《踏歌》C、《钵头》D、《泼寒胡戏》。泼水+歌舞。...
查看答案 -
唐代宗教信仰中的舞蹈有()
唐代宗教信仰中的舞蹈有()A、寺院佛事舞蹈B、其他祭祀舞蹈C、崇道尚仙之舞D、寺院佛事舞蹈...
查看答案 -
唐代的部乐舞机构有()
唐代的部乐舞机构有()A、青楼B、教坊C、梨园D、太常寺...
查看答案